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社会公德在校园:学生学会感恩并不难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11日 作者:叶莎莎

镜头一:饭桌上,母亲端出精心烹制的菜肴,孩子却挑三拣四,抱怨不停。

镜头二:商店里,花父母的血汗钱买奢侈品,孩子心安理得,认为那是天经地义。

镜头三:学校里,老师苦心劝导,学生却我行我素,对老师的劳动不屑一顾。

现象

深圳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有去看他。在一所大学教书的受助者竟然十分反感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他的名字,认为这让自己“很没面子”。而一位受助人的家长居然打来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去年11月,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信中指出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在全国引发了广泛讨论。

观点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放鸣认为,现在学生的生存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竞争压力,这三重压力使得一些学生产生明显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在城市,许多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只学会了索取,不懂得回报,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在农村,父母节衣缩食培养孩子成才,而在一些孩子看来,自己是为光宗耀祖读书,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

另外,从总体社会氛围来看,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情况下,主流价值观念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逐渐被弱化,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跨入大学校门,长期被紧张学习所掩盖的弱点随即暴露出来,缺乏责任感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没有责任感,缺少感恩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思考自己应该对社会、家庭负什么责任,这也使得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邹放鸣认为,中国教育需要深刻反思,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强化道德实践,着眼于学生个体成长的日常生活实际,多给学生一些激动、感动的机会。

记者点评

感恩之心是对施予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如果没有感恩情怀、不知报恩,仁爱善良则难以延续,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更是不可想象。社会公德看似没有强制性,却需要每个人去主动遵守,一句感谢或赞赏的话,可能就是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动力,学会感恩也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