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试“破冰”复旦上海交大率先试点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03日 作者:王有佳
上周末,一场在复旦大学悄然举行的“资格测试”让正准备参加高考的上海学子多了一个选择:通过这个资格测试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面试过关,也就意味着跨入了复旦大学的校门。3月初,复旦大学宣布今年的自主招生改革方案,计划面试入学300名学生,占该校2006年招生总规模的近10%。
不久,上海交通大学也公布了该校2006年“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招生方案。上海两所高校的招生录取改革,是我国高校多样化选拔人才的全新探索,备受瞩目。
自主选拔只在上海施行
提前录取后仍需参加高考
根据两校公布的方案,此次改革只在上海地区施行。按照规定,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复旦大学的选拔。面试前,考生将先参加由学校命题的为时3个小时、全部由选择题组成的“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阶段语、数、英、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
在进行面试前,学生必须提供相关申请资料,其中包括一张个人基本信息表、一封陈述申请理由的申请信、一份由中学盖章确认的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由任课教师提供的推荐信以及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等。根据“申请资格测试”的结果以及考生基本资料,复旦大学将对外公布进入下一轮面试的1200名学生名单。随后,学校将主要依据面试成绩,最终确定300名录取学生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则自主选拔录取不超过30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者的学业水平和面试考核成绩将成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和复旦不同的是,报考上海交大不需进行资格测试,而是直接由考生自愿向所在中学提出申请,由所在中学在给定的推荐名额内向交大推荐。同时,考生也可在申报材料经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向上海交大进行自荐。之后,上海交大将按学科大类组织专家对所有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1200名左右申请者参加面试考核。
据了解,对于那些参加自主选拔录取,但没有被录取的考生,6月高考当然是一次全新的选择机会。那些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必须在6月份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虽不影响考生已被录取的事实,但成绩的高低将会影响考生入学后的奖学金和专业的选择。
百余名专家随机组合考查学生
面试选拔拒收“条子生”
不同于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此举一出,备受争议。因为在此前实行的保送生、优秀生自主招生中,考生必须达到规定的获奖级别、特殊奖项等要求,加上高考录取中的一些黑幕被揭穿,依靠面试来选拔学生的公正性曾受到多方质疑。
对此,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为了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复旦大学将专门成立由150名不同学科领域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面试团,每名考生面试时,由学校随机抽调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位专家与面试学生交流15分钟,录取结果最终由专家面试小组商议确定。
而上海交大也表示,学校将组织160名教授、专家随机组成若干面试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5名专家组成。在学校招生监察小组监督下,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所属学科大类被随机分组并确定面试次序。面试专家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和素质独立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汇总各专家评价结果后,择优确定预录取推荐名单。
“学校的招生过程严格按照‘公开’原则,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坚定地说,“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同时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高考指挥棒将从“应试”转向“素质”
有关人士指出,对于“以面试结果为录取依据”,虽然有质疑声,但对于改变高考这座“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高分人才并不等同于高素质人才,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对接。”秦绍德说,此次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变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最终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自主招生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了,实行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也很多。每个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试,自行确定录取的标准。”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韩映雄坦率地说,高校之间的办学特色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办学模式,通过自行招生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十分必要。
高校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则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并不是滋生腐败的沃土,招生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将成为学校的“招牌”。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楼巍也对两校实行的自主招生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对于一个新生事物不能求全求美,要宽容对待。既然两所高校在自主招生录取时有严格的制度加以保障,就应该相信它们。这对于现行高招体制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