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反思大学生“退学现象”:自由度要自由有“度”

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作者:徐敏 彭德倩

上海一名学生大三时因成绩太差被劝退。经过一年高复班学习,今年重新参加高考,成为大一“新生”。据了解,上海各高校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因成绩太差退学,其中相当一部分当初是以高分考入的。为何经年“奋战”念到大学,却反而不会读书了?进了大学又被退学,成为退学学生心灵深处的“痛”。面对他们,高校工作是否需要进行反思?高校给学生的“自由度”应如何把握?

浑噩学生并非极少数

“退学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但还有不少学生‘挣扎’在退学边缘,还有一部分人一直浑浑噩噩,高校应该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

叶志明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被老师、家长、社会“压”着读书,目标就是考试、升学。考上大学后,忽然觉得目标没有了,学习环境又非常宽松,便茫然不知所措。这好比一个一直被父母抱着的孩子,忽然有一天,父母把他往地上一放,要他自己走路,孩子当然不知如何迈步。有的慢慢摸索,学会了走路;有的却跌跌撞撞走了弯路。不少学生进大学时,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对于毕业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并不清楚,人生志向严重缺乏。他们喜欢张扬个性,又没有张扬的“资本”,所以很容易迷惘。沉迷网络游戏便是这些迷惘学生寻找的一种“寄托”。

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说,即便是考进名校的学生,有些人也属于“会考试,没想法”。他曾与一位学生交流过:“为什么要考交大?”“不知道,爸妈定的。”“想过将来干些什么?”“没想过。”有些学生退学后又重考,甚至“两进两出”,令人惋惜。中学教育没有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力,没有教会他们寻找人生目标,到了大学便难以融入新环境。

不少高校表示,每劝退一个学生,学校就要承受学生本人、家长,乃至社会的压力。但一所高校要维护办学声誉,对社会负责,就不得不下“狠心”。

高校导师制值得借鉴

不少大学生将成绩不佳归罪于“自由惹的祸”。“进了大学,没人管我们,不知道该干什么”、“干吗要搞学分制、要自己选课?学校给我们安排好不就得了。”部分大学生已习惯于处处在别人安排下去生活和学习。那么,大学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应如何把握?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大学应该给学生相当的自由度,如果还是像中学那样管理学生,那么他们今后到了社会上,面对种种选择,会更加不适应。但是,自由不等于放手不管,应采用“自由+指导”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大一学生,指导的分量要多些。

国外高校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大规模、系统化的新生入学教育不可少;个性化指导也很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新生一入学,就能从校园网上选择一位导师。导师每周与学生见一次面,在轻松聊天间了解情况,对学生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点。国外不少高校还设立了“低年级学生学业指导办公室”、“学生未来发展办公室”,由资深教师坐镇,为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前者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如何利用好大学资源等;后者为学生职业发展、深造方向等给予建议。

文科比理科好“混”,似乎是国内高校一个普遍现象。为啥?文科生考试容易“临时抱佛脚”。复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晓鹏教授指出,国外的文科生整天忙忙碌碌,看书、查阅资料、写报告,丝毫不比理科生“自由”。因为学校和老师给予学生必要的约束,如规定大量阅读书目并检查,布置论文、演讲等多种形式作业。

老师不能一下课就走人

不少教育专家表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学校要探索新方法,教师也要加强责任心,而不是一下课就夹着讲义走人。

叶志明说,他为本科生上课,学生的作业本多达180份,在所批改的每本作业本上,他都会写上一句话。有的学生作业本上内容寥寥,他便写上“你肯定还有更多的话要说,为什么写这么少呢?”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他便写“希望你化兴趣为动力。”叶志明说:“每一位学生都是可爱的,教师应该对他们负责。”

复旦大学借鉴国外做法,去年在新生中推出导师值班制度,资深教授坐镇办公楼里的“值班室”,为学生解疑释惑。可试行下来却应者寥寥,少有学生主动上门。今年,导师把“值班室”搬进学生宿舍楼,咨询、交流就多了起来。不少导师表示:“学生不上门,我们就应该主动出击”。

印杰认为,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都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人生大目标。到了大学,有的学生设立的目标仅仅是找一份好工作。如微电子专业的学生会问,“学高数、数学分析有啥用?今后找工作又派不上用场。”老师回答:“或许你学六七门课,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很可能过了两年,你就失业了。因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你的基础打得不扎实。”老师要引导学生想长远、看未来,使他们的人生目标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