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大学校长谈高校改革:千校一面是高等教育悲哀

来源:文汇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08日 作者:--

创新型人才该怎样培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源在哪?日前,在中国青年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携手举办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校长论坛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等12所高校的校长们畅谈了各自的思考与对策。

“不能关起门办大学”

“谈就业问题对大学校长来说很尴尬,因为这本不该是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坦言,这个话题让他感到心情沉重。

一边是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一边是持续走低的就业率,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大学校长们毫不回避,直陈各自的看法。“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变革期,坦率地说无论机制、理念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王树国认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比较盲目的培养,“很多学生整天关在实验室里,脱离社会,没有对技术的敏感、对团队精神的追求,这样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很迷茫。”因此他提出学校要根据走出校门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培养策略,同时政府也必须参与调控。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直言不讳:“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不顾社会需求。”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说,大学一定要面对市场需求、国家的宏观政策,比如西部开发政策,这对大学生就业有重大意义。“今年北大有几百名毕业生选择了去西部工作,但比起总数8000多的毕业生还是太少了。”而同时,今年考入北大的48个文、理状元,大都选择了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正是学生们预期收益最高的,所以闵维方认为,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重视市场规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就业是要真正把学生输送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如何让毕业生和国家需求相结合?他认为清华大学每年招生总数中十分之一的定向生培养模式,或许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一问题。

“定量考核不适合高校”

“爱因斯坦5篇论文就改变了世界,但今天我们这么多的论文又起了多大作用?学术泡沫都是量化考核出来的。”对于考核机制这支无形的指挥棒,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认为它存在着导向问题,“定量考核也许适合产业界,但不适合高校。”

对此,王树国深表赞同:“各项指标评比,我极为反对。我们应当抵制竞争名利、名次,不能套用国外的指标体系!”吉林大学刚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检查,但校长周其凤在演讲中坦率地表示,这些指标体系“可能对高等教育的生态有副作用”,因为统一的标准只能造就“被格式化的大学、被格式化的学生”。周其凤把理想的高等教育比作“良好生态”,它要百花齐放,要培养各类人才,因此评估大学的指标体系需要改变,大学应当更多元。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则认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也值得深思,知识常常是“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却进不了头脑”。他呼吁大学的分数体系应转向考察知识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高等教育培育模式绝不能单一,在考核激励、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上都必须多样化,“如果搞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面,那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悲哀”。

几位大学校长还认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是关键阶段,但不是全部。创新人才培养还有赖于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工作实践。只有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