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系主任”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什么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28日 作者:仇方迎 赵凤华
本科生教育5年达全美前20名水平
2001年10月,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萨文迪被清华大学聘请为讲席教授,并担任清华大学新建的工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洋系主任”。2004年10月,在萨文迪第一任期届满后,清华大学又续聘他为第二任期的系主任。萨文迪教授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掌门”5年,给该系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科建设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请看———
2006年10月30日—31日,由6名国际工业工程领域权威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评估报告认为:以美国近150所高校工业工程领域的教育研究水平为参照,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本科生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0名的水平,研究生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5名的水平。尤其是该系本科生教育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组用“superb”(极好的)一词来评价该系本科生水平。
此次评估是工业工程系第一次进行国际学科评估。参加此次国际评估的专家组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DonB.Chaffin,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ThomJ.Hodgson,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EllisJohnson,田纳西大学教授WayKuo,麻省理工学院教授ThomasBSheridan和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JeffWu等6人组成,他们均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据了解,美国工程院现有11位工业工程领域的院士。
工业工程系外籍系主任萨文迪教授对评估结果表示满意。他说,该系为此次评估准备了过去5年的工作报告,同时为该系今后5年的发展制定了规划。萨文迪认为,国际评估对于工业工程系的发展很有帮助,类似评估应该每5年或者至少每10年进行一次。
在萨文迪教授带领和全系师生努力下,从2003年开始,清华工业工程系开始在全国高校100多个工业工程专业中名列前茅。截至2005年底,该系已经有28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编委,平均一名教师就担任1.5个国际期刊编委;研究经费从刚刚成立时主要来自国内,到现在发展为40%来源于国际大公司和国际组织;从成立初期来访工业工程系的国际学者只有10人,发展为一年有超过50个国外代表团到系里访问;从成立初期应聘者寥寥,到2005年发一次招聘启事就有来自国外的几十位学者应聘;从成立之初只有2名教师有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发展到现在有8名教师在国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所有教师都拥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的经历。
“只有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个系才能发展”
在中国工作期间,萨文迪发现,中国学生在各项国际竞赛上都能摘金夺银,但是中国没有人拿到诺贝尔奖。从这点看,他认为中国在“教育的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好。”
他对比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区别:中国的大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是中国教育的优点;而美国教育是鼓励创新,激励你去发现。发现就有风险,无风险就不可能有创新。
萨文迪说,大学教授给学生知识,这“很重要,但是不够”。“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知识。”要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知识变得更有用。”这也是他在清华大学最想做的事。
“难道中国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创新性,还是在教学环节上存在问题?”带着这个疑问,2005年,萨文迪开始给大一学生上“新生研讨课”。他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
与中国的老师不同,萨文迪上课时,不是告诉学生规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在上课的时候,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去教。我会找很多小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原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我跟学生熟悉之后,发现他们在创新方面表现得都非常出色。”说这番话时,萨文迪显得很兴奋。
“难道在中学的时候,你们的老师没有让你们去发现?”萨文迪问。
学生们这样回答:这样的课我们“没见过,没上过”,“中学老师只是告诉我们原理,再用原理做习题”。
工业工程系工五二班的赵佐倬同学说:“萨文迪教授课上给我们提出问题,让我们去探讨。他就像朋友一样,和大家围坐成一圈讨论,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想法。他从不否定不成熟的意见,总是激励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说‘创新来自混乱状态。’我们在互动中激活了思维,学会了‘挖掘、尝试、发现’,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自主性大大增强了,有一种亲身参与研究的冲动。”
萨文迪对学生考试也很特别,他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一次考题是设计手机的一部分。那几天,同学们在一起多次交流争论,找到了最好的思路,最优的方法。“这样做的价值不在于真的要学生设计得怎么样,而是发现学生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一个题目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通过讨论,同学互相启迪,思路扩散开来,再汇集,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了发现、创新。”萨文迪如是说。
萨文迪还在教室里摆放了饮料、小饼干等食物,他不希望课堂一本正经,喜欢给学生随意、舒服的感受。现在系里的许多教师也在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萨文迪常说:“只有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个系才能发展。”
只要有时间,萨文迪就安排和本科生、研究生一个班一个班地开座谈会,召开全系学生大会,讲工业工程的发展,讲工业工程的应用。他说,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去改进。
据介绍,工业工程系毕业的学生非常受欢迎,大部分在一流企业找到工作,也有3人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分工作,还有同学在北京奥组委负责物流方面的工作。
这几年,萨文迪教授在清华还指导了13名博士生。他在清华工作时,就和副导师一起和每个博士生仔细讨论和检查研究课题;不在清华时,他就通过电子邮件来指导。
在中国创造出世界上的“第一个”
萨文迪这样分析中国缺乏原创性的原因:“中国是以劳动力产品成本低和产品价格低而在国际市场上闻名的。中国的习惯是看国际上有人做出产品来了,就跟着做。如果按照这个方式去研究,那么就只能够成为第二名而永远不会成为第一名。”
他想改变这种习惯,在中国创造出世界上的“第一个”。他说,“我想,为什么中国不能够开始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情呢?”
他说,现在信息产品很多,有些产品功能太多,有些功能根本用不到或者是很难用。我想在中国做一个国家级的易用性测试中心,如果中国有这样一个中心,就可以保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信息类产品都比较有质量———这里的质量指的是功能都是大家能用和会用的。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系统,使得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提高,也使得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
现在工业工程系里有一位老师一直在给三星公司做相关研究,三星电视机在出售到中国市场之前,在该系的实验室做测试,看看是否适合中国的消费者使用。在清华工业工程系做这方面测试的还有IBM、微软等国际大公司。
萨文迪说,有关工业工程的研究方向需要很多创新。在发达国家,大约有85%%的人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中国的服务行业会越来越壮大。所以工业工程系要把精力更多集中在服务业上。他说:“最近我跟美国IBM公司有一个交流,IBM希望支持清华从事服务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建立一个服务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我们也想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令萨文迪很兴奋,他说:“我们目前有三个新的研究领域:第一个领域跟信息技术相关。我们希望我们设计出来的系统无论男女老少也无论是否残疾,还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都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个信息系统;第二个领域是有关安全的研究,主要是道路安全方面的研究。清华工业工程系已经跟美国一个保险公司合作了4年了,这个项目双方签署的年限是8年;第三个领域是物流。有六七个老师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常驻在奥组委,帮助奥组委作物流方面的规划等。
“我理解清华就像美国的公立大学,而不是私立的大学。公立大学就意味着办学的钱主要来自税收,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对社会有所回报。如果能够改进中国整体的服务状况,会使得每个纳税人都从中受益。这个领域在美国也是刚刚兴起,我们也可能在科学上走到一个领先地位上。”萨文迪以一种前瞻式的观点对记者说。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该系办学特色
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的工业工程学,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萨文迪和他的中国同事们的目标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他说:我们起步晚,所以一起步就要是国际化的。因此,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该系办学的鲜明特色。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水平,萨文迪教授头两年每年邀请3—4名国际著名学者和教授来清华,给工业工程系的学生上课,系里的教师则给他们作“助教”。2002年8月,曾两次获得“美国总统优秀服务奖”的国际工效学会主席卡沃斯基教授来清华主讲“工效学”,将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是对教师的教学示范。
萨文迪还推荐他的优秀弟子、普渡大学博士毕业的台湾籍青年学者来系任教。现在这位台湾籍青年学者已成为清华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方向学术带头人,并于2004年荣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萨文迪不仅帮助工业工程系引进高水平师资,还帮助现有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他在全系教师会上提出清华工业工程系教师应该具备的水准以及论文、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课程讲授等指标。给老师感受最深的是,他不单单提出要求,还和每一位教师谈话,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发展方向,指导老师如何做才能很快地和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接轨。
萨文迪以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清华工业工程系和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与世界著名企业合作,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2002年,清华大学与美国最大的职业安全保险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接下来,与美国GM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等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2005年,工业工程系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
在萨文迪指导下,工业工程系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选择国际一流大学教材进行教授,并出版了工业工程专业国际著名大学教材系列,其本科生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自2001年开展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以来,已有三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研究生顺利获得清华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两个硕士学位。现在,每年有20余名德国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清华工业工程系学习。申请来该系留学的海外学生逐年增多。
工业工程系年轻的常务副系主任郑力教授说:“萨文迪教授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要比我们一般的中国老师大的多。他常说要做第一,研究工作的原创性最重要。这些年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观念上的收获。”
■相关链接
工业工程是关于各类社会化组织有效运作的科学,是唯一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它对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与设计。萨文迪教授是国际工业工程学科的著名学者,是美国工业工程领域里人因工程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人因工程学和工效学的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主编的工业工程手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该领域权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