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4/9/2025, 6:35:10 AM 星期三
 

 

润物无声--湖南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3706次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12日 作者:陈黎明

      湖南大学数十位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成立了“滴水恩奖助学金”。6月初,父母双双下岗的周玉瑶获得这项助学金时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刻,老师同学一直帮助我。我将永怀感恩之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

      记者采访中南大学等在湘高校的多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他们都谈到,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一个有人情味、能传递爱心的氛围,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细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作用胜过多少说教,所谓处芝兰之室,可平和修身,日久即成谦谦君子。

     呵护

      洪战辉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但让洪战辉感动的,却是母校怀化学院的温情。“没有怀化学院人性化的关爱,我很难走到今天。”洪战辉几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出感激。

      早在2004年9月,当时正在怀化学院上学的洪战辉把妹妹带到身边读书。学校破例为他独立安排了一间宿舍,添置了被褥枕头,并帮助联系附近的小学安排妹妹就读。同时,还给他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破例允许他在校园内摆卖学习用品的小摊,享受每月200元生活补贴。

     “现在学院的单身教师还是两人合住一间呢。”校党委书记胡建说,爱是教育本质。严厉之爱,能克骄奢;温热之爱,能驱艰难。不是学校有“先见之明”,事先预知了洪战辉今日的“出名”。学校只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尽力给他们关爱。

      湖南省87万名在校大学生中,没有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全省构建了经济困难学生权益保障、资助奖励、贷款助学、勤工俭学、教育管理“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2006年安排财政性资助经费2.8亿元,17万余名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到资助。

      高校在满足贫困学生精神需求上也下了大功夫。湘潭大学提出对贫困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为避免受资助大学生背上思想包袱,每个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有“对口”谈心学生,不定期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解决困难。针对贫困学生乐于助人但自信不足等特征,学校开辟了一批社会公益活动。几个学生8年前自发组织了一个帮助同学找寻丢失物件的“校园失物招募会”,学校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帮助他们把校园公益事业做大做好。如今这个校园公益组织成了几千人规模的“雷锋公司”,从勤工助学资助贫困学生到回收废旧电池,有益社会的事,他们都积极参与。一些曾内向、自卑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乐趣中找回了自信,也锻炼了能力。

      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彭国甫说,莫小看这些平常的活动,它一定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励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冀学锋说,大学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是非观。他们经历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向往美好,也容易对现实产生疑虑。他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典型人物去实现“心有可依,人有所随”,匡扶内心价值准则。

      冀学锋说,针对学生的典型教育,要善于利用身边资源,平凡真实最动人。去年22岁的在校大学生李春华勇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生命。学校举行了系列报告会、主题征文、演讲赛、墙报比赛,出了介绍李春华成长故事的书籍,举办了李春华生平事迹展。但在所有的宣传教育中,并不回避李春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这样一个没有经过随意拔高、真实可信的李春华,令不少提到他的同学哽咽不已,甚至在镜头前止不住泪流满面。

      不少高校将发掘、推选身边感人事迹的选择权交给大学生们,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追星”。中南大学的德育网络论坛主要由学生们主持,他们选择能感动他们自己的国内各种先进典型事迹,在论坛上宣传。许多学生称:这是一个励志论坛。论坛留言一片“红”。一位网友在“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的事迹后写道:“尽管他的故事我早有耳闻,还是忍不住流了泪。他让我相信,人的价值的确是在对社会的奉献中体现的”!

      大学生们对他们自己的“先进典型”,表现出很高的拥护热情。湖南大学学生高春娜见义勇为抓小偷、并最终感动小偷的事迹,曾在互联网上引起许多质疑。事后高春娜谈到一个感人场景:那时在校园小路上,经常有不认识的同学追上,说:“我相信你,加油!”

      高春娜的同学王立峰则说,此前自己也干过在网上胡乱质疑“好人好事”的事儿。但这次,自己比高春娜还难受、还生气。他说,通过这件事自己也懂得了,相信美,才会追求美。有些该做的能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引导

      湖南环境生物职院的新生有必修一课:参观邻近学校的衡南县工联村。这个村20年前,还是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的贫困村,群众由几部板车修路开始,干出了一个全国双文明村。村党委书记的口头禅成了多数学生的口头禅:“靠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作风,靠改天换地、舍我其谁的气魄!”

      冀学锋说,大学生们不是真的不关心国情社情,是他们不了解,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缺乏了解的机会。一旦他们真正靠近、了解了,他们的热情比谁都高。湖南师大每年组织教师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在校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进行社会调查。今年上半年,10名20岁出头的大学生,利用两年的课余时间和假期,自费走访了湖南37座煤矿,调查矿工生存状况和所思所想,形成一份关于矿工心理安全的两万多字调查报告。

     参与调查的学生曹渝因为偷偷与矿工下井,观察记录矿工井下工作环境,被矿主扣留过。他说,在小煤窑做调查要面临许多危险,但与矿工离得越近,越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文静秀气的大三女生周舟说,此前尽管时常有矿难事故报道,但我从来不知道矿工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想让更多人了解矿工的生存状况,想让更多人关心他们”的愿望,支持着这个姑娘深入20多座煤矿调查。

      记者在湖南师大一张大学生优秀社会调查的登记表看到,他们的视角不但看到了城市房屋拆迁、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行使等民生问题,也看到了农民工犯罪、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教育资源整合等社会问题。

     言传身教

      优秀教师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在大学校园里正得到更多重视。

      毅然放弃高薪归国的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是学生心目中的“巨星偶像”。学校看中院士的“明星效应”,请他专门为本科?琛洞笱刹拧费⌒蘅危氪笱敲娑悦娼涣鳌⒚憷橇⒅境刹拧P3さ目翁贸31患返盟共煌āQ撬担皇且蛭窃菏俊⑹切3ぃ撬辖鞯目蒲兄窝龋疵男木常盍畲蠹易鹁础?

      湖南商学院将师德建设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学院每期开展任课教师师德选优测评活动,建立师德动态数据库。学校每学期对教师提出“六个一”要求:每位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指导一项学生实践活动,帮助一个问题学生,撰写一篇思想政治论文,进行一次警示教育,为学院发展提一条好建议。每个“一”背后都有许多感人故事。艺术系学生陈秋,家境贫困,因患有严重耳疾自卑自弃,甚至有退学的念头。教师曹光荣带他到医院找名医会诊,勉励他发奋学习。陈秋毕业前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

·中南大学高志勇教授担任国际权威期 ...
·湖南省14个市州向中南大学捐赠苗木
·李建成调研大数据研究院
·【知行拾光】与数学“缠斗”的青春
·中南大学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