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创业才有“铁饭碗”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8日 作者:傅双琪
    7月将至,496万的中国就业大军将从象牙塔里拥向社会。可是在有限的工作机会面前,必将有很多大学生要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去年中国大学生失业的人数为124万。
   
   其实,这样的问题不仅中国独有,在亚洲,人口大国印度的大学生失业率比高中生还高,究其深层原因,多少能看到中国的影子。而英、美等国大学生的情况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增加工作岗位那么简单,更应做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包括增设创业课程,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等等。
印度:大学生不如高中生吃香
   
   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学校又不能因材施教,印度大学生严重过剩,失业率比高中生还高
    “找工作难吗?”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印度的大学毕业生,你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
   
   有人会回答:太容易了,都抢着要。这么说的原因是,如今,印度经济迅速腾飞,多少欧美大公司把后台服务中心和研发业务转移到印度,微软、IBM这些大公司在印度增设工作点,一雇就是一两千人。需求如此旺盛,找工作怎会难?
   
   可也有人会回答:国家如此好的形势对个人未来没一点帮助,要是不想挨家挨户去推销保单或站柜台,恐怕就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一项调查也证实了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找不到工作的灰色前景,2006年,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达17.2%,比高中毕业生的失业率高,也高出平均水平。
学校决定命运
    印度业界人士曾经总结如何一眼看出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如果他讲一口不太有口音的英文且态度自信,那八成能到跨国公司或本土顶级的软件公司拿一个月好几万卢比的工资;如果英文带的印度口音重,姿态拘谨腼腆,那职业前途就堪虞。
   
   这不是说印度市场上所有的好工作都要求流利的英文,而是良好的表达和应对能力往往代表这些年轻人毕业于像印度理工学院或印度管理学院这样的一流大学,或者至少读的是质量好的私立中学然后又在国外深造,对于他们,工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然而,印度目前共有1100万大学生就读于1.8万所大学,少数精英学院的学生只占全部学生总数的2%,剩下的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要面对的可能就是薪水有限的文职工作甚至“17.2%”的黯淡未来。
多数学校从不因材施教
    为何明明就业机会丰富,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却居高不下?明明每年许多年轻人毕业,雇主们却依然抱怨“有能力”的雇员难找?
    最近, 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去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符合大公司的要求,而IT专业的学生里只有25%能胜任知名IT公司的软件工程师。
    印度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被认为是毕业生“无能”的根本原因,除了少数几所精英高校之外,大多数大学教育注重教条,忽视实用的技能培训,老师上课只知道写板书,学生只知道记笔记,上课既不讨论课题,课外老师也不启发学生扩大阅读或进行研究,学校更无从提供学生与业界接触学习的机会。
    孟买一所二流商学院的学生索哈伊尔·库奇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市场需要的和学校教的完全是两码事。”
教育投资“偏心”精英院校
   对此,印度总理辛格曾经公开地说过:印度教育体系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对印度的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的确有限。印度大学入学总人数从1947年的10万增长到目前的1100万,但每个学生获得的公共资金却在1991至2003年间下降了近30%。印度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0.5%,并且85%的中央政府经费给了少数几所精英院校。(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傅双琪发自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