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考研人数下降 文凭时代终结?

来源:佛山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9日 作者:林钢儿

山东减少8220人,湖北减少1万多人,报考北京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减少7127名……2008年考研人数继续“降温”,许多地区人数开始下降,专家认为,考研人数的下降显示出社会对学历教育的冷静。

全国考研人数增幅回落

2008年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不久前结束,我国许多地区的考研呈现“降温”趋势,报考人数比去年有所下降。

据悉,湖北省研究生网上报名总人数为11万多人,比去年要少1万多人。在山东,197746人参加网上报名,现场确认人数为128293,比去年减少8220人,降幅为6%;另一方面,今年共有214450名考生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较2007年减少7127名,降幅为3.2%。

事实上,2007年研究生报名时,我国许多地区的考研就呈现“降温”趋势,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广东、辽宁、湖南等地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近几年,我国考研人数经历了从“突飞猛进”到“增幅回落”的过程。从2001年到2007年,6年内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8.2万,增加了83万多人。2005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117万人,增幅为24.11%。至2006年报考人数为127.5万,与2005年同比增加10万余人,增幅仅为9%。至2007年,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考研,比2006年增加了7000人,仅增长了0.55%。2008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各地的情况看,应该是负增长。

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曾是社会精英代名词的“研究生”,随着大学的扩招,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精英,而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而已。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迫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延迟了3年就业。许多人选择读研的心态比较功利,只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其实,读研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就业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变得更窄了。

此外,随着前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研究生质量下降不可避免。以前的研究生教育,往往是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对三,现在却是一对八、一对十,甚至一个导师带着二十多个学生。毕业于广东某工业大学的小吴告诉记者,他的研究生生活其实就是本科生活的重复,一个星期见导师一两次,主要是帮导师查阅和收集资料。

就业之路亮起红灯

近日,各省教育厅相继公布了200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情况,这仿佛与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的现象遥相呼应。

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该省2007届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78%,本科生就业率为83%。同时,山西、四川等省都出现了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情况。

与四、五年前“硕士8000元,博士1万元”的普遍薪水期望相比,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研究生们对薪水的期望值已经逐步趋于理性。据报道,80%的硕士研究生期望工作第一年的月薪能在2500—3000元,也有一些人表示只要不比本科生差就行了。据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今年组织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显示,65.9%的被访者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或“非常严峻”。

读研机会成本较大

“读研的成本太大了,如果3年过后又回到现在的起点,那不是白白浪费了3年时间和学费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小邓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的花费一般在1000元—4000元,如果是自费读研,3年起码要花费3万元的费用,而少参加工作3年的“经济损失”至少有6万元。换而言之,选择读研至少要付出10万元的机会成本,没考上再考,机会成本还会增大。

其次,从时间成本看,毕竟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一段黄金时间,在就业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先占要路津”即通常所说的“占位子”很重要。投入时间成本,不一定能够换来更多更好的机会,往往是错过很多不错的发展机会。对于女生来说,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工作几年内可能就要结婚生育,用人单位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用人单位不惟学历重能力

“研究生对自身定位较高,而社会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应用技能等却不一定好。因此,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出于成本考虑,企业一般会选择本科生或专科生。”我市某民营企业人事部经理钱先生对记者说。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并没有提高,对经验和能力的要求却在提高,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招聘时会考虑成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都希望招到马上能创造生产力的职员。不少企业的负责人说,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聘用硕士生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成本将大大增加,所以在学历与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智。

据了解,研究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等卫生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早几年这些单位很需要高学历人才。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吸收补充,加上大力提升在职人员的学历层次,单位高学历人才缺口已经不是很明显,有些单位甚至储备了一些“富余”的高学历人才。这些研究生消费大户的招聘政策也出现了相应变化,医院对有经验的成熟人才更加青睐,学校从学科建设和教学评估指标考虑,对学科带头人和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更加乐意引进,开始逐渐冷落从校门到校门和没有特别专业优势的研究生。而研究机构和部分名牌高校引进人才,考虑得更多的是博士甚至博士后。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