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大学文化

来源:《青年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7日 作者:——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

(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大量休闲娱乐挤占,学习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缺乏学习动力等是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也有人指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厌学这样的消极情绪不仅在高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任其蔓延,危害不小,社会应当担待起应有的责任来。那么,学生厌学,社会应当担待哪些责任?谁又该为学生的厌学负责呢?

在我看来,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学精神的迷失。近年来,大众文化风起云涌、席卷大地,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登录网站、走在街头,扑面而来的都是大众文化的影子。对这“挡不住的诱惑”,一部分学子心灵的防线倒了,大众文化则由“羞羞答答”溜进校园,发展到“你追我赶”挤向校园,而校园文化则由“半推半就”地接纳,发展到不知不觉中沾上它的习气,甚至有趋附于它的现象。

君不见,校旗、校歌、校训、校徽成为摆设,校报品位降低;君不见,校园网络中的网上论坛变成没有思想、没有深度的聊天;君不见,许多大学生崇拜歌星,痴迷言情小说,钟情于“戏说剧”,热衷于“电子游戏”,信奉“跟着感觉走”的人生哲学,变得浅薄、浮躁、油滑、媚俗。

可以说,我们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在物质、行为和制度层面都已比较到位,缺的就是对大学精神的认识。首先,从文化构成的层次来看,我们缺乏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总体把握。我们往往比较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检查,如楼房面积的多少、仪器设备价值几何,重视活动和工作开展与否、次数多少,重视规章制度有无、数量多少;而相对忽视实际效果,如设备的利用率、活动的效果、制度的落实等。

其次,从大学文化的主体来看,我们缺乏对领导、管理者和老师的关注。正是因为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没有把管理者和教师纳入校园文化的视野,才出现了猖獗一时的“学术腐败”,这对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由于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企业化,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只重视教书而不注重育人,视教学过程为完成工作量和谋生的一种手段,由此给大学生的教育和成材笼罩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其实,自1816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学术进入大学殿堂开始,现代大学精神就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大学是求真而不是求利的。一所大学要成为名校,不仅须有大学的各种功能,还应有自己的校格和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营造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培养大学的优良传统,提炼、传承大学独特的精神。唯此,才能将知识、智慧、觉悟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凝结成一种美好的品质,使“大学人”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的时候,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喧嚣,能够冷静地思考、理性地批判、积极地超越、勇敢地创造、无私地奉献,这才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