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一人考五六个资格证有必要吗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7日 作者:方轶
“要了解现在大学生考证的热情,看看我手头这份学校出的报纸《芳草地》就知了,四个版中就有整整一个版是用来介绍各种考证和证书的。”中山大学新闻系大三的小南说。
如今,大学生考证愈演愈烈。类证书考试的培训广告遍布校园,早就有的如英语四六级、驾驶证、雅思、托福、注册会计师、软件工程师等,新出现的如托业、物流管理师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一人考五六个证不稀奇
据报道,一份来自培训机构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这些机构参加考证培训的,专科生占50%、本科生占40%、研究生占10%,大学生已经成为考证培训的主力军。
大学生热衷考证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在宁波大学,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73%的人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温州大学一项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三成学生手中持有一本以上“非必要”证书。
在广州,考证热也不减别处。小南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她去报读一个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课程,到报名点才发现,人数非常多出乎意料。“说是9点钟开始报名,我们准点到时已经排起长龙,据说很多人7点多就来排队,结果9点多,4个班的名额已经全部报满。”小南说,“后来主办机构临时决定多加了两个班,我才报上名。”
中山大学大四档案系的小静可算是地地道道的“考证族”,从大二开始考证,目前,她手上除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这些普通证书外,还有日语三级和人力资源管理助师证、公共管理培训师两个职业资格证书,而她还在准备考托业。她给记者发了一份《一年中考证时间大览》,在这份列表上,列出了一年12个月的近百种可供考试的证书,包括能力型证书、职业资格类证书和通用型证书。“大三、大四很多人都要考证,都会自己整理出一个列表。”小静说。
学生:期望“周身刀刀刀利”
小南的专业是新闻系,和教师相去甚远,小南本身也没有当教师的愿望,选择考教师资格证,主要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着想。“新闻专业要找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现在媒体都很难进,将来万一找不到媒体或者合适的岗位,有个教师资格证,还可以回老家教书。”小南说。小南是学校的活跃分子,成绩不错,还是院里的干部,对各种活动也积极热心,社会实践也参加了不少,但小南还是对明年的就业表示担忧,“不管怎么说,多一个证书,多一个选择,将来更保险”。
据报道,一个在京沪粤开展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有资格证者的就业机会是没有资格证者的2至3倍,工资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还要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热衷“考证”变得理由十足。
“现在应聘都要靠实力,在短短的几分钟面试过程中,用什么说明你的实力?普通条件大家都差不多,证书就成了最好的说明。”暨南大学大四公共关系专业的小德说。
也有大学生则把考证当做是发展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我选择的证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日语、公共关系培训师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我接触以后有兴趣,想深入了解,而且人总是希望能了解更多领域吧!”小静说自己考证不是为了就业,目前小静已经在某大型国企找到了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现在企业都很现实,证书只是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是否能真正打动面试官,还是要看你谈话过程中是否能够让面试官体会到你具有胜任该职位的能力”。
一些同学还表示,证书多说明你了解的范围广阔,说明你有上进心,学习能力强,在单位也可以有更多的适应职位,这样的人才企业当然会喜欢。
专家:盲目考证无助于就业
多一张证书就能多一个就业选择,证书越多就业就越有保障吗?宁波大学对102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70%的企业主管表示,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舍本逐末之嫌;70%被访者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而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却不到8%。
“应聘单位招人不是看证,而是看能力和综合素质,看对职场的感悟和态度。”广州市韦博俊杰人才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惠忠说,“如果为了就业而盲目考证,证书越多越杂,进入职场就越不受欢迎。一来太多没有关联的证书说明你的就业取向不明确,很盲目;二来也表明你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再者,花两三个月就能考到的一张证,这张证并不能说明你就具备这种能力。比如,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很可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当他面试一个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的应届生时,他会相信他在人力资源方面有多大的能力。”
德尔福动力推进公司人事经理李向东提醒大学生,千万别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上。他说,应当知道大部分证书是毫无用处的。
郑惠忠认为,大学生针对个人的职业取向和就业兴趣,有选择地进行一系列的充电和培训,是值得鼓励的,“最好是在有了一定的职场经验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