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通讯社暑期调查团寻访“厂窖惨案”

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7日 作者:刘洋 邱莎

2015年8月初的早晨,中南大学通讯社记者团暑期赴益阳调查团的志愿者们来到厂窖。天气阴沉,偶尔几滴小雨飘落下来。喧闹的小镇没有想象中的残破也没有想象中的沉重。“厂窖惨案纪念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正在翻修中,只有一旁高大的纪念碑、方正的“警钟亭”、以及纪念馆后面的“和平广场”还存留着那场大屠杀的痕迹。  

纪念碑后面是一个半环状荷花池,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粉色、白色的荷花娇艳地开了一池。微风拂过,带着不远处的稻香吹动这一池的莲花。当地的小孩子拿着木棍敲打已经成熟了的莲蓬。天空下过雨后格外明朗,倒映在荷花池里,明艳动人。是的,这里的一切都这么美好,美好得没有人愿意用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惨案去惊扰。就像不是老人说起,我们也不会相信,在这片荷花池里曾经埋葬着无以计数的亡魂。  

幸存者:残忍的屠杀,永远的梦魇

“日本鬼子真的是滥杀无辜啊,我们都不是军人,可是他们不管,都杀!”眼前这个穿着深蓝色衬衣,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那场惨案的幸存者之一,全伯安老人。老人努力用普通话夹杂着当地方言向我们讲述那段血色的历史,那被黑色和红色侵染的三天。  

 

幸存者全伯安老人在向团队成员讲述“惨案”经过 邱莎 摄  

1943年5月9日,本应该是普通的一天。17岁的全伯安正在稻田里插秧,那时的他在厂窖做长工。突然之间天空轰隆隆飞来无数贴着日本军队标志的飞机,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听到稻田里其他的乡亲们大声呼喊着日本人来了然后纷纷逃窜。“我当时就跟着他们跑啊,根本不知道要跑到哪里去。”全伯安逃窜在乡间田野里,一路上看到被屠杀的乡亲、被炸死的百姓无数。日本军队的冷弹划过全伯安的鼻梁,深褐色的印子比脸上的老人斑还要深。老人指给记者们看的时候语气变得激动,不停地说,“我还是命大嘞!”  

“我当时想把脚上的泥巴洗一洗,跑到厂窖东边的‘血水库’旁边,结果满是泡着的尸体,水都变色了,吓得我赶紧又跑起来。”老人说的“血水库”就是厂窖东边的一条浅水河。当年日军为了歼灭企图从厂窖逃窜到常德的国民党军队,将这个三面环水的小岛包围起来,水陆空三方面轰炸,上万军民被困在这条浅水河里手无寸铁,任凭屠杀。堆积的浮尸和无法流出的血水拥堵在河道里,一片赤红。  

 

全伯安老人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寻访惨案旧址 邱莎 摄  

全伯安这三天都在没日没夜地跑,却怎么也跑不出这被日军紧紧包围的小镇,只能围着厂窖周围打转。河里的水不能喝了,只能靠露珠解渴。而这逃窜的路上所看到的日军暴行是老人现在想来都噩梦连连的场景。溃不成军的国名党军队在长沙会战中败北,拥堵在这个不足百里的小村庄企图南渡去往衡阳。一部分没来得及渡河的国民党军队把衣服脱了,兵器丢了,混入平民队伍,“日本鬼子找不到,所以就采取杀鸡给猴看的方法,开始在厂窖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老人的手颤颤巍巍地舞动着,“有烧死的,有刺死的,有炸死的。这些都是百姓,军人都丢了武器了,没有战斗力,这难道还不算屠杀么!”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一遍又一遍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强调着“屠杀”二字。  

说起具体的屠杀场景,他的眼神里满是惊恐,一边挥手一边重复着说出“残忍”这样的字眼。他说,在玉成村,日寇把无辜百姓连成一排,用绳子绑在脖子上一起进行拔河比赛。或是把这些人绑在汽艇或是轮船后面拖入水中活活淹死。他说,日军走后的一个多月里,整个村庄都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声,和似乎永远埋葬不完的尸体。千人坑、百人坑布满了这不足百里的乡镇。他说,三天的时间,三万的尸体,拥堵得连河水都流不动了。他说,鸡犬相闻的静谧村庄里在近一个月里都听不到一点声息,天地似乎都在沉默……  

老人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讲述的故事也开始混乱,但是那血红的一片将是他一生都解不开的梦魇。  

新馆长: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郭卫是“厂窖惨案纪念馆”新上任的馆长。因为要赶在九月份之前将展馆改造完成,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在轰隆隆的工地上见到他,黝黑的皮肤,憨厚的样子,面对镜头还有点紧张。但是说起这段历史不过三十来岁的他依然有他的痛心疾首,“制造厂窖惨案的日军在当时不过3000人,能参与到屠杀中的更是不足三分之一,但当时死伤的中国军民达到3万。”说起抗战的屈辱,这个年轻的馆长正色道,“我们应当铭记这一段历史,不只是为了抗战胜利纪念日而来纪念,也不是为了记住这一段仇恨,而是激励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从这一历史教训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应该有一些民族的尊严与精神在里面!”  

 

实践团队成员与“厂窖惨案”纪念馆馆长郭卫合影 邱莎 摄  

在展馆的后面是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和平广场”,环绕坐落着五个雕塑。中间的雕像里是一群民众,他们手捧和平鸽,下面写着“祈祷和平”。围在周围的雕像表现的是任凭宰割的无辜百姓和面目狰狞的日寇。“看到这些雕像都想打这些日本鬼子。”同行的姑娘在四下沉默里突然说道,触摸雕像只感觉到冰凉。  

从“和平广场”向后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快要成熟的早稻青黄不接地布满了原野,风吹麦浪,稻香百里。而就在72年前的五月,这片土地上没有百里稻香,没有连绵荷花,没有风景如画,只有淤积着的十里血水和一连数月的哀鸿遍野。  

“历史应该被铭记,仇恨应该被忘记”正如全伯安老人所讲,如果记忆是种责任,那么我们有责任去记住那段历史,那段75年前的往事,铭记历史不是背负仇恨,守望和平才是大家的心声。  

来源:中国青年网 http://sxx.youth.cn/2015/0817/1743543.s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