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为君子 赤心卫中华——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1日 作者:李伦娥 赖斯捷 吴秀娟 赵经天 周子怡 曾晴
桂卫华和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走近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①
编者按
为宣传庆祝第35个教师节,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今年4月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央媒体开展了2019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推选出了10名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走近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报道,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自1978年进入中南大学,桂卫华忙碌的脚步就从未停过。
“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而一些发达国家又处处卡我们的脖子,我怎么停得下来?”69岁的桂卫华,这样解释自己的忙碌。桂卫华说,他的梦想是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
桂卫华,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从工人到院士,从青丝到白发,桂卫华怀抱着科研许国的初心,怀抱着为祖国担当的使命,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伟业,奋战在科研创新的最前线,攻坚克难,教书育人,一如他的名字所示:摘桂冠,卫中华!
自动化专业学者的“国家担当”
桂卫华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有色冶金自动化。近日,在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桂卫华给记者进行了这样一场“科普”——“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业生产中,如何使设备实现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质量不稳定、效率不高等问题,让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最终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通过桂卫华的解释,加上认真阅读他近年的相关讲座和报告文稿,特别是201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上的报告《有色金属生产流程智能的若干问题思考——人工智能助力制造业升级》,记者终于明白,桂卫华和他的团队所做的,是关系到我国能否成为“制造强国”的大事。
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其产量和消费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基本满足国家需要。但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国在能耗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和矿物回收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有色冶金自动化水平低。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者,桂卫华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用我国自身科技力量来提升有色冶金自动化技术水平”,他的“国家担当”使命感油然而生。
做好每件“小事”,实现科技报国梦想
30多年后,桂卫华在给00后的大学生们上党课时,阐释了他的“个人担当”和“国家担当”,他说,“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桂卫华的“小事”,要真正做好简直比登天还难。
上世纪90年代,西南铝业集团承接了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的生产任务,但由于其形状复杂、成型精度要求高、变形力大、热处理难,加之构件制备装备的自动化技术跟不上,产品质量一直过不了关。
桂卫华和同事们临危受命,一头扎进了位于重庆的西南铝业集团。
“国宝”级的淬火炉里,一个小原件总是坏,导致运转不正常,淬火温差无法把握,产品质量上不去……一大堆难题让桂卫华和他的同事们痛苦不已。
现场一次次调研、测量、实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然而胜利女神总是若隐若现,好像看见了,伸手一抓又扑了空。
桂卫华压力极大。他整晚整晚睡不着。正是这个时候,1995年12月,妹妹打来电话:父亲胃癌晚期,可能不行了。当时正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桂卫华哪里走得开?等忙完手头的事,父亲已经走了。“我没想到这么快。”22年后,他回忆起父亲的去世,还很是难过和不安,身为长子的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桂卫华和他的同事们,成功研制出了万吨模锻水压机和大型立式淬火炉智能控制方法,身形庞大、全封闭的淬火炉硬是乖乖“听话”了,“升温的曲线、精度、温度,都比他们要求的好。”他说。这项技术使我国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自动化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为有色金属行业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名字听起来很豪迈,很大气的桂卫华,身形却很清瘦,身体也不是太好,“体检时,很多指标都在高限值”。清瘦的桂卫华,却在几十年里率领团队,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这些年来,在国家节能降耗减排重大战略需求的引领下,桂卫华率领他的团队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所有有色金属企业,对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生产一线整体自动化装置情况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上,他和团队围绕冶金过程的建模、控制和优化,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复杂冶金过程智能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一系列以智能优化方法为核心的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在各种有色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和自主创新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十年过去,桂卫华从大家眼中的“小桂”变成了“老桂”,但时光没有改变的,是他直面国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责任与担当。
“眼下,中美贸易战愈演越烈,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报国的重要性,同时需要我们更迫切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桂卫华说。
折桂为君子,赤心卫中华。几十年过去,那个立志为国家“搞技术”的少年,因为要“为祖国担当”,因为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尽管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但仍然迈着蹒跚的步履,顶着满头白发,率领着朝气蓬勃、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在崎岖的科研路上辛勤而艰难地跋涉着,从未停歇,也不会停歇!(2019年09月11日 第03版)
来源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11/content_52412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