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研支团:帮大山里的孩子点燃梦想
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8日 作者:洪克非 唐世日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2013年,中南大学将江华瑶族自治县确定为对口扶贫县。2016年起,中南大学派出教师支教、对口教研、捐赠教学仪器,并每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到江华一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2017年,江华县大圩镇的大圩中学被纳入支教计划中。
来到江华县之前,支教团员刘子钦负责的“芯连心”可持续发展公益行动在长沙市的各个中学回收废旧笔芯,与上海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兑换协议,将兑换的新笔芯捐赠给贫困学校。
受助的大圩中学地处深山,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家庭贫困,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自控力,容易沉迷手机网游和动漫小说。
刘子钦找到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他在讲授完半节课后,其余时间安排读书和做课后练习,再用最后5分种分享课外的生物知识,或自己生活和学业中有趣的小故事。于是,课堂下没有了喧哗,多了专注的眼神。
学期初,刘子钦已将整个学期的课备好,并参考了过去10年间学校有存档的期末考试试卷,将重要知识点、易错字和重要图解编辑成册,发给每个学生,安排进行课前朗读和记忆,对于那些紧张而羞怯的山里孩子,他用写小纸条的办法,让他们敞开心扉。
他发现学生时常争抢课外书,就联系中南大学商学院为大圩中学捐赠图书和物资,满足孩子们的期盼。
“邓老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上高中只是为了混一个高中毕业证,是不是应该早一点出去学一门技术?”
初入江华一中,支教队员邓子鑫的学生提了一个难题:在父母的期待与自身的理想之间,究竟该何去何从?“绝大多数孩子是迷茫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邓子鑫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未来,人生目标只有“打工”二字。“我感到十分可惜,这也许就是我来到这里的意义吧!”
他在所教的4个班里,就高考政策、大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给孩子们讲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支教团还将C919、复兴号、蛟龙号模型带进课堂,点燃孩子们对未来人生的梦想。
已经是孩子们“知心姐姐”的孙彬彦,负责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面对有些连拼音都不过关的孩子,她一个拼音一拼音地教,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课前,还用生动的故事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支教团员刘怡玮在日记中写道:“十五六岁的他们,处在敏感的的年纪,却在第一次见面时对我报以最大的善意和热情;每次看到我都是清澈惊喜的眼神;想跟我交流又害羞地不敢上前回答问题,他们怯生生的样子,我仿佛就看到了当年那个渴望被老师肯定的自己。”
于是,课堂上她会把牛顿称作“顿哥”;会用自创的“冤有头债有主”的理论讲“小船过河”问题;把隐含条件形容成“上帝为你关上了门,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给求中心天体质量的两种方法分别取名“自力更生”和“借助外援”……
护理专业研究生陈依平在大圩中学支教期间发现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于是在班上发起了“讲卫生活动”,开展生理卫生、卫生养成小讲座,每天督促、检查学生卫生,倡导全校师生参与其中。
文海村的一对姐弟,父母双亡,家里还有70多岁病弱的爷爷奶奶。姐姐中考后,没钱读高中辍学在家,也无心再学习,对未来感到很茫然。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知道后,将姐姐送到长沙外国语学校学习护士专业,并帮助解决了相关费用。
一年时间里,李昌顺和学生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勉励学生:“要过上梦想中的生活,就必须要走出这座大山,刻苦学习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班上不少孩子已经把“走出大山”当作了自己的目标。
支教团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多对一辅导,开设书法、绘画、舞蹈、英语等免费培训班,确保为每名贫困生培养1种兴趣、爱好或才艺。
“他们赠予大山里的孩子们一个饱含希望的春天。”江华县大圩中学校长唐拥军说。(记者 洪克非 通讯员 唐世日)
来源链接:http://xibu.youth.cn/gzdt/gddt/201909/t20190917_12070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