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作者:阳锡叶
■聚焦教育扶贫援派干部系列报道③
首例急性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首例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左侧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术、首例超声引导下的腰丛阻滞麻醉、首例无痛分娩技术……2014年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乐等人援疆期间,在所在医院开创了多个“首例”,有的还填补了新疆的空白。
2017年,张乐与自己的同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刘卫平、副教授毕方方,麻醉科副教授贺正华、杨胜辉、唐朝辉等5人一道被授予“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并记功一次。
日前,记者走近了这群援疆专家。
在受援医院开创多个“首例”
张乐已是第二次参加援疆。2014年第一次援疆,刚到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的第一天,他就迎来了“第一仗”,一名脑中风偏瘫患者急诊入院,张乐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到病房,随即开展了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第二天便恢复至与常人无异。
原本焦急万分的家属见患者康复得如此之快,直夸:“湘雅来的专家就是厉害!”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开展的首例急性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
像这样在受援医院的“首例”,援疆专家们几乎都创造过。2015年9月,湘雅医院麻醉科副教授杨胜辉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一职,在该院开展了首例无痛分娩术。“大约85%以上的初产产妇在生孩子时感觉疼痛难忍,分娩镇痛技术能大大减轻她们的痛苦。”杨胜辉说。
麻醉科副教授唐朝辉同样有两次援疆经历。2016年9月,第二次援疆的唐朝辉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替杨胜辉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一职,引进了大量麻醉新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的腰丛阻滞、骶丛阻滞等,均填补了院内空白,达到了疆内领先水平。他率先普及了头皮神经阻滞技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使该院此项技术疆内领先。
此外,麻醉科副教授贺正华指导进行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和深静脉及动脉穿刺术,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尽早开展经食道心脏超声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她还成功实施了该院首例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左侧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术,填补了医院该项领域的空白。神经内科副教授毕方方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搭建了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治平台,规范了脑卒中的绿色通道流程,开展复杂病情下的溶栓治疗,诊治了亚急性联合变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脑脂肪栓塞综合征等20余种疑难病。
建起带不走的援疆队伍
卒中(俗称中风)从发病到治疗,黄金时间仅为4.5小时。时间就是生命,但是过去,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没有建立起卒中中心,病人在一系列烦琐的手续中,很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间。2017年8月,第二次援疆的张乐担任该院副院长,为了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牵头创建了卒中中心。
卒中中心是一种新的“中风”治疗管理模式,是由多学科组成的规范治疗脑血管病的综合体。医院接到患者信息,即开启绿色通道,办好就诊卡,启动先诊疗后付费程序,检验科、影像科及介入室做前期准备。接到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CT检查,20分钟内完成血液分析报告。
张乐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当中,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一年下来,中心初步整合了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检验科、护理、康复科等,建立了高效的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展了rtPA溶栓新技术,成功救治数十位脑梗塞患者。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由过去的60分钟压缩到最快20分钟。“这在全国也是一流水平。”张乐自豪地说。
而在他指导带领下,许多年轻医生迅速成长起来。王晓蓓、李沛珊都是新疆医科大学附二医院的年轻医生,原来对绿色通道不熟悉的她们,“现在已经不会比湘雅医生差”。静脉溶栓用药很有讲究,原来她们不能单独做,现在已经能单独用药。援疆期间,张乐共培训了200多名医生。
像张乐一样,湘雅医院的教授们都致力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神经内科教授刘卫平为了提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对癫痫疾病的诊治水平,指导带领科室人员成立了视频脑电监测、睡眠监测中心,建立起了癫痫亚专科病房,为成立新疆首个癫痫中心而努力,并申请了国家级癫痫诊治及脑电图继续教育学习班。
毕方方为加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的梯队建设,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63次小讲课,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在病例分析和学习过程中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起了神经病学试题库及住陪医生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培养计划。
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
唐朝辉第一次去援疆是2006年8月,到达吐鲁番第一天深夜,医院就接收了一个重伤病人,生命垂危。唐朝辉二话没说从床上爬起来,紧急进入手术室指导抢救。经过大半夜的“战斗”,病人转危为安,半个月后顺利出院。“这也算是我送给新疆人民的第一份礼物吧。”唐朝辉说。
2016年9月,唐朝辉开始第二次援疆时,女儿正好读初三面临升学考试,肺癌术后的母亲又发现了骨转移。没想到,母亲、女儿都鼓励他去。母亲对他说:“你放心去吧,妈没事,这一年肯定能挺过去。”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真正含义,唯有努力工作,胜利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来报效国家和报答母亲。”唐朝辉说。
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张乐,第一次援疆期间,他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已经70多岁,两个孩子年纪尚小,妻子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他却不能在家中陪伴,心里十分内疚。虽然为难,但“有国才有家”,全家意见出奇地一致:“组织交给的任务要高质量完成,不打一点折扣,家里克服困难尽全力支持。”
尽管已经离开新疆了,但说起新疆,众人仍念念不忘。
援疆结束回到长沙已经3年,杨胜辉仍记挂着那边的同事、患者,每次在手术室看见带新疆口音的医务人员,都会问一下是来自新疆哪里,会回忆起在新疆的工作和生活。“一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杨胜辉感叹道。(2019年10月16日 第03版)
来源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0/16/content_57128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