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彰显中国社会治理之“能”

来源:光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2日 作者:周湘莲 韩风华

作者:周湘莲(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风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一直以来困扰民族地区发展的绝对贫困问题终被解决。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是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全球社会治理工作特别是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作出了中国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治理之“能”。

领导力量之“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经过不懈努力,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卓越的领导力。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重要检验。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各级党组织始终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政治引领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促进民族地区从“输血性”扶贫转变为“造血性”扶贫,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致富路。比如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通过发展苗绣、旅游、猕猴桃、山泉水等特色产业,当地村民7年内就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翻几番,昔日偏僻苗寨已经成为全国脱贫攻坚集体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出众的领导才华与卓越的领导能力充分显现。

坚强的组织力。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特别是发挥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党组织力量,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选拔任用一批年轻化、知识化的党员干部和民族骨干力量投入到一线扶贫工作中。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动态掌握各家各户脱贫、返贫情况,摸清底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以坚强的组织力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战斗的最终胜利。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社区(农村)党组织中推行“星级化”管理,百色乐业县委积极创建“文秀先锋岗”,加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成为了决胜脱贫攻坚战斗的“主心骨”“主力军”。

高效的执行力。上下一心、令行禁止,高效的执行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地区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以来,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人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的相关要求,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在2018年就印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效的执行力确保脱贫攻坚一年一个新台阶,在2020年4月实现了贫困旗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成就。

显著优势之“能”: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个优势就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斗中,党中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人民和媒体力量,聚焦一点集中发力,科学施策,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之“能”。

能广泛地进行社会动员。消除贫困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总攻令以来,民族地区严格按照党中央的“五个一批”的统一部署要求开展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通过树立张桂梅、黄文秀等一批先进典型,动员引导社会各届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动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好举世公认,为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源源动力。为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百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动员,组织了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树立起“闵宁镇”等样板扶贫工程,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出路。

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各族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制度保障,也是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底气。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可以根据国家部署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势,以社会效益为先、甚至不计经济成本地统筹资源,为民族地区群众解决用电难、行路难等生存难题。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积极引导民族地区各市场主体能够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经济效益。如云南省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引进一大批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借助民营企业技术、资金等支持,统筹企业、高校、政府力量合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带领当地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人民主体之“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奠定了群众基础,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之“能”。

能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人民温饱冷暖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将脱贫攻坚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问题,带领各族干部群众首先集中力量解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等难题终被解决,并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脱贫成果的衡量标准,切实体现了中国社会治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的人民主体特征。

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是中国社会治理面对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关键更在于各族群众的参与支持。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证明了只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脱贫攻坚路上的任何困难必能解决。各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基础上,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正是依靠各族群众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如贵州省始终将少数民族的“扶智”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通过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障碍入学政策、率先展开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对民族地区成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有力举措,贵州脱贫工作成效显著,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所谋深远,为破解我国贫困的代际传递难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来源链接:https://theory.gmw.cn/2021-04/01/content_34733642.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