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四个维度”构筑中部人才发展高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作者:邱斐 刘庆膂 田庆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也在于人才。近年来,中南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一流大学建设机遇期,实施升级版人才强校战略,精选贤才、精准育才、精诚待才,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纷至沓来、脱颖而出、各尽其才的良好生态,努力构筑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中部地区人才发展高地。

中南大学校本部

中南大学举办“升华·云论坛暨2020云视聘全球人才招聘直播”活动

谋篇布局有高度,让人才优先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这样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人才对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和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关键位置,全方位支持人才发挥头雁引领作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的号角正式吹响,面对高端人才短缺的现状和区位不具竞争优势的客观现实,中南大学瞄准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下定决心以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战略主导人才、学科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高水平人才的聚集推动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药卫生三大特色学科群跨越式发展。一流的待遇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2016年学校出台《中青年人才聘用管理办法》,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链条的制度设计,提出比肩海外一流名校的优厚待遇,坚持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同标准、同支持、同重用”,引导各类人才同台竞技、并轨发展。

为抓好抓细抓实人才强校战略,中南大学专门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人才工作委员会,并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学院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校党委书记、校长与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与绩效直接挂钩,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合力推进、学院主体落实”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学校人才工作科学决策、改革创新和统筹协调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形成一支以15名两院院士为引领,以4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18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群。

柴立元(右二)在实验室指导团队成员

全球延揽有广度,聚人才协同发展

中南大学聚焦学科需求导向,拓宽引才视野,构建多元引才网络,实施全球优秀人才招聘计划,着重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青年才俊。学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推出中南大学特刊,赴海外名校举办系列专场招聘会,依托重要人才网站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人才招聘公告,多渠道推介学校引才政策,诚意满满招揽人才。2017年,学校举办首届国际青年学者湘江论坛,搭建以学科交叉和人才汇聚为驱动的学术交流平台,3年期间共有500余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的优秀青年学者受邀来校交流,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青年人才选择加盟学校;2020年,学校创新工作思路,举办“升华·云论坛——全球人才招聘宣讲直播”活动,由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和人才代表组成的宣讲团与400余名海内外人才通过网络直播形式进行校情校史、引才政策宣讲及人才成长经历分享,并根据人才专业领域、时区分布、意向选择等,以一流学科为主体召开7场网上分论坛,实现人才招聘宣传“不停摆、不断线、不减速”。

中南大学拥有1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坚持“不求所有,以用为本”,依托创新引智基地大力实施柔性引智计划,对学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随时发现、随时引进、随时聘用,实行以目标考核为核心的弹性管理制度,重点考察人才实际业绩和贡献,对到岗时间不作硬性要求。

2020年,学校全职引进芬兰科学院院士1人,聘请其牵头筹建中南大学护理学国际化示范学院。2016年以来,共有4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发挥了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吕奔在工作中 

靶向培育有力度,助人才提速发展

“要构建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及团队,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超前储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 在2020年全校中层干部大会上,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对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部署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双轮驱动,每年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超过2亿元,以精准资助和科研专项为牵引,集中核心资源,分层分类助推人才成长。为高端人才量身定制个性化支持方案,在团队组建、经费配套、博士招生指标、办公实验条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资助,支持人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高水平创新团队、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为支撑,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原创性成果。

“很感动,衷心感谢学校关心!”2018年,环境工程学科重金属污染防治团队负责人柴立元教授在获得学校学科领军人才专项资助时动情说道。学校不仅在待遇和经费方面给予其大力资助,还根据他的需求,全职引进了一位环境科学领域理论基础方向的领军人才,填补了团队在该研究方向的空缺。在这一系列支持下,柴立元教授带领团队围绕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攻坚克难,研发多项开创性技术,现已推广应用至全国26个省区市的200余家大中型企业,其中“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年处理重金属废水超过1亿立方米,为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了重要支撑。凭借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柴立元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仅2017年以来,团队成员中就有6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同时,学校创新人才配置与组织模式,在优势学科领域和特色研究方向设立战略先导专项,不设申报时间、立项指标和资助额度等限制,重点支持领军人才自主组建创新交叉团队、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自主开展探索创新。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支持“超高温轻质难熔复合材料”“免疫代谢在糖尿病早期预警”“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新机制研究”等重点专项立项,总投入达6000万元。

蒋丽忠教授是一位本土成长、长期活跃在振动台上的高铁桥梁抗震学者,也是学校首批战略先导专项“多源动力作用下400km/h以上超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保障技术”的负责人。2016年通过专项资助,他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凝聚了一支包括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名国家“优青”在内共13人组成的高速铁路工程结构服役安全创新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高速铁路桥梁抗震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相关成果在京沪、京广、兰新等多条铁路的近百座桥梁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蒋丽忠教授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铁道部重大攻关项目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8年其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

为关注青年人才成长,学校设立“创新驱动计划”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前瞻培育未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带头人,帮助项目负责人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形成稳定发展方向、面向前沿自由探索,助推青年人才加速成长。该计划实施5年来,累计资助创新项目285项,资助经费超过2.3亿元,项目负责人中产生国家级人才近60人,80%以上分布于学校一流建设学科,成为学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坚力量。

2014年,吕奔怀揣着儿时的科研梦,放弃了美国绿卡,义无反顾回到故乡湖南入职母校中南大学。在学校支持下,他领衔团队围绕危重症多脏器衰竭的发病机理开展系列原创性研究,在脓毒症休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湖南首位科技部“973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通过学校“创新驱动计划”资助,他的科研之路步入快车道,2018年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19年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020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然而,吕奔没有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目前,他正带领团队继续攻关,争取在国际学术界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并能尽早将脓毒症致病新理论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蒋丽忠(左四)带领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会议

精细服务有温度,促人才潜心发展

中南大学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人才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真情关切人才生活,让人才前行无扰、后顾无忧。学校建立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校院两级党委主体责任,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部门和学院一把手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第一资源就是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以座谈、慰问、电话等形式,多方倾听人才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住房购房等实际困难。大力推行人才服务总值班制度、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安排服务专员做好电话咨询、业务预约、全程协办等工作,让人才少操心、少跑路,最大限度方便人才。

学校不断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校内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将进人权、职称评审权、津贴分配权下放给二级学院,成立各学院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才在咨政建言、同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教授治学实践。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突出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导向,建立“学科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综合打分评价”相结合的人才择优选聘机制,在岗位聘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方面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才的制度体系。

良好的发展环境催生系列重大成果。2016年至2017年,学校“一种从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和“铁路大风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成为近年来唯一一所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的高校;2018年,“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等10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位于全国高校前列;2019年,“基于新型动力源的C4机动平台专有技术”“航天用超大型铝合金材料与构件制造产业化项目”两项科技成果成功转让,转让费分别超过1亿元、2亿元;2020年,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实现湖南省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上零的突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中南大学将秉承百年办学积淀,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计划体系,建立健全高端人才精准引进机制、领军人才与一流团队培育孵化机制、青年人才蓬勃成长机制,全力建设德才兼备、高端引领、活力迸发的一流人才队伍,重点在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药卫生等特色优势学科领域打造人才高峰,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劲人才驱动力。(作者邱斐系中南大学人事处高层次人才办科长,刘庆膂系中南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田庆华系中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中南大学新校区

来源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4/t20210412_507076.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