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为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作者:许维娜

编者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的通知》,实施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带动就业等4个专项行动。截至8月末,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已累计创造就业机会240万个。先进典型犹如一股活水,可以激荡起滟滟碧波。示范行动涌现出哪些好经验、好做法?人民网财经推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系列报道。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在目标更新的同时,就业面临的新挑战也在不断涌现。

当前,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群体的任务依然艰巨。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过程中,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依托企业和高校两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搭建协作平台,加强资源对接,提升服务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

据了解,在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过程中,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企业举办校企行专场对接活动210场,高校参加活动的团队2184个,促进落地科技项目数量510个。

以中南大学为例,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告诉记者,自成为双创示范基地以来,中南大学支持学生创业项目1010项,师生共创项目174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覆盖率100%。

中南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基地依托官方网站企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面向大学生创业团队和教师团队发布“校企行”企业命题207条。目前,组织创业团队揭榜企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需求20个,解决毕业生潜在就业600人。

“校企行活动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杨芳表示,“一方面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机会、资源,另一方面师生通过揭榜,也充分了解了企业需求、行业前景和市场状况,对于学生是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企业则是发现人才的一个过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湖南某医药公司正是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由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学生和教师等创立,学生团队占股比例达60%。目前,公司已推出“纤维+”无糖抗炎凉茶、姜黄素抗炎修护口腔凝胶等项目。

2021年,该公司揭榜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健康医药”对接需求,进行《益生菌保健食品开发》项目。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到年底预计可直接提供超过20个岗位,同时,公司也正在积极推进与对方的进一步合作,开发更多的大健康产品。”

中南大学创新创业设计训练室。来源:受访方供图

除此之外,中南大学还建设了100个创客空间,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实验中心,建设了学生VR创新实验室、乐高创新设计工作室、3D设计训练室、创新创业设计训练室,以及创新创业国内、国际研习营,为学生提供物理空间、资源设备、实训实践指导和培训。

杨芳告诉记者,中南大学已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准入退出机制,面向新型产业实施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同时,逐步构建专业化特色化众创空间,推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精准、精确、精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引领平台和改革高地。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当前,全国多地涌现出一批“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的排头兵,为农民工实现灵活就业,排忧解难。

51岁的泥瓦工荆德军供职于淄博市高青县某材料公司,他和工友像往常一样在工地上忙碌着,虽然工作辛苦,但他的心中却是暖洋洋的。他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可以像职工一样按月领工资,心里很踏实。”

帮助荆德军实现就业的关键就在小小的手机里。2020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双创示范基地首创了公益性的建筑用工招聘平台。平台将原始的劳务市场由线下搬到线上,将用工信息推送给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完成企业招聘。

与此同时,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就近工地,免费完成招工用工对接,让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人数超过300万人,帮助农民工43余万人次上岗就业

平台还联合各大技术团队,研发并上线了电子劳动合同。电子劳动合同依靠大数据、互联网和远程服务等技术,解决了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该项目得到了淄博市人社局、市住建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淄博市本市电子劳动合同发放超过5万余份,覆盖258家建筑企业。

工作人员指导农民工使用电子合同。来源:受访方供图

记者还了解到,荆德军所在公司已经为参与纤维素醚项目的459名务工人员完成了电子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有了电子合同工资结算的很清楚,关键有了政府当靠山,咱走路腰杆都挺了!”荆德军说。

来源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1011/c1004-32249752.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