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光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2日 作者:王学荣

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政府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动能,体现了中华文化动能的现代性开显。世界文明的丰富性决定各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呈示出“时空辩证法”的鲜活映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彰显了“守正”与“创新”的历史辩证法,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全球文明倡议”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根本旨归,为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风险社会”图式中的全球文明倡议:文化动能的现代性开显

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各国的利益分化日趋凸显,世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人类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将其称为“风险社会”甚或“世界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指认,“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不仅如此,当今时代还呈现出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风险挑战相互叠加的复杂态势,诚如乌尔里希·贝克所言,“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相应地,与短缺社会的分配相关的问题和冲突,同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的生产、界定和分配所引起的问题和冲突相重叠。”在现代性的复杂结构中,“风险社会”已然来临,而欲有效化解诸多世界性、全球性的风险挑战,世界各国惟有携手并进,群策群力,共同应对。在“世界风险社会”的图式中,任何国家想要“明哲保身”都无异于痴人说梦,任何国家想要“独善其身”则无异于叠床架屋之举。在此历史场境之下,唯一的出路就是需要全世界人民一道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理念,“当今的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十字路口”,倘若屈从于资本逻辑的疯狂裹挟与强势宰制,抑或热衷于利益算计与零和博弈,那么人类必将陷入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歧途。在挑战与机遇长期并存的“现代性谱系”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唯一的康庄大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场域下,合作与共赢才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话与协商乃是正确的出路。坚决摒弃“零和博弈”的落后理念,在“命运共同体”的场域中实现“携手合作”与“优势互补”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

世界文明的丰富性与“时空辩证法”的鲜活映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所谓的“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所谓的“一无是处的文明”,因为文明本来就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藉此,我们对待各种文明样型的正确姿态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不宜“仰视”,亦不可“俯视”,而应当“平视”。缤纷世界本来就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正如世界不宜仅有单一色调一样,世界上亦不宜只有单一的文明样型、单一的发展模式、单一的价值观念。《礼记·中庸》有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的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应充分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权。因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仅可以而且应当具有不同的现代性样态。现代性既不是抽象意义的“教条”与“本本”,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随处套用的“万能公式”,现代性总是动态的、流动性的,是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场域中流衍变易的生成过程,是“时空辩证法”的现实映射。事实上,抽象的现代性在人类社会历史谱系中根本不存在,充其量只是“玄想家”头脑中的“虚构”与“幻象”。首先,我们要勇于并善于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与话语陷阱。事实上,这个“等式”是不能成立的,或者确切地说,这根本就无法构成一个“等式”,因为现代化的范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西方式的现代化”只是众多现代化模式中的一种,就其本质而言,“现代化=西方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偏误。其次,我们要充分考量当代中国的世情、国情、党情,根据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自身的文化传统及其独特的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理性建构“中国式的现代性”,通过对既有现代性样态的“批判性反省”,创设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彰显“守正”与“创新”的历史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了以“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四个共同倡导”为内核要义的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地诠释了中国所秉持的新时代文明观的丰富意蕴,主张“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对“文明隔阂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与回应,表明了中国政府“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的鲜明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携手共行天下大道”,“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美好夙愿。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和逻辑起点。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与鲜活意蕴。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亦是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稳定的“牵引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意涵,提出“三个超越”的重要理念,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其最终旨归是“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文明的交流互鉴尤其要重视文明的“守正”与“创新”的历史辩证法,既要赓续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积极吸纳时代精华,这样才能保持旺盛而持续的“文化生命力”与“文化源动力”,实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进而实现创造性转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在文明形态的演进中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

总之,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强大动能。在全球化趋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以“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期许,以“推动人类共同繁荣进步”为重要旨归,深刻地彰显了中国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作者:王学荣,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研究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