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法学院:党建引领铸法魂,融合交叉育英才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4日 作者:禹爱华
秋日暖阳洒入中南大学法学院大厅,大一新生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缓缓走进法学院一楼的长廊,情景式体验中国法治发展历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法学人才意义重大。在法学人才培养中,中南大学法学院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交叉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独具特色的法学教育新方案,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篇章序幕。
党建引领:支部建在学科上,打造“法学+党建”融合新高地
支部建在学科上,是中南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色。党建为法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培养了每一位学生扎根于心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号召下,学院创新推出“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建模式,在部门法团队内设立党支部,使每个学科团队成为理论引领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法理与宪法党支部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为学习视角,国际法党支部则深挖涉外法治建设机制。宪法与法理党支部成员在主题学习后谈道:“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全会精神的博大精深,在深学细悟中,我更加坚定了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誓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支部建在学科上”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法学课堂结合,确保党建与业务、党建与教学、党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有效实现了党建育人作用。
“党建引领为法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学院党委书记李华东表示。党建工作能在政治上带领人、组织上服务人、行动中发展人,在法学教育中贯彻党建工作是法学人才培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稳步前进的根本保障。为深化学习效果,学院设计了“教师导学”“大师听学”“学生研学”“实践践学”“联合共学”五类学习形式,教师党员们率先垂范,学生党员则通过法律援助、普法活动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学生党员通过师生共学感慨道:“和老师们一起在持续学习党的理解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理论发展的延续性、先进性与时代性,也让我反思自身学术研究的时代意识。”党建与业务、党建与教学、党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也让学院取得累累硕果。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公益集体”。多名学生党员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等道德风尚奖项与社会实践奖项。
融合发展:“3+1”培养模式,构建“法学+学科”知识新维度
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号召下,中南大学法学院牵头制定了《中南大学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学院探索出“3+1”学科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法学教育单一路径。独具特色的“3+1”卓越人才实验班,还从理工科背景学生中择优招录,让法学专业更具理工素养,为学生打造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扎实的知识体系。
培养方案的革新推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学院立足中南大学的理工医优势和文娱产业的地域特色,以领域法学建设思路开设人工智能法学、卫生法学、人权法学、教育法学等选修课程,以领域问题为导向促进法学学科融合。今年暑期,来自29所高校的60名学员不惧暑热赴长参加法学院“交叉学科与新兴法学”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新闻学、教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感悟:“学科对话之后我才感受到法律的丰富纬度和法治的时空深度。才进一步拓宽了对法学、法律、法治的理解。”在前沿问题的研究上更是连贯中西,以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者授课开拓学生对研究视野。2024年以来邀请国际国内专家讲座前沿问题达30余次。在学院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下,学院学生与数学统计、冶金工程等学科共研形成《法律规制视角下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风险分析与对策选择调研报告》等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与计算机学生通力合作,连续2年获得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中获得犯罪金额要素提取赛道全国总冠军。
交叉创新 德法技全面育人,拓宽“法学+技能”能力新边界
中南大学学院秉持“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心构建了“德-法-技”三效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德育夯实学生理想信念,法学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则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历练本领。通过认知实习、模拟法庭、专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实践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院通过体验式教学,辩论赛、法律实务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通过设立模拟法庭和法律文书写作大赛等活动,提供学生增长专业技能的平台。通过与全国多家司法机关、律所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认知机会。2021届毕业生表示:“感谢学院提供的市检实习机会,和每一次模拟法庭中的检察官角色,这些经历让我不断学习提升,最终实现成为一名检察官,守护正义的理想。”2024年学院院子在全国最大的模拟法庭竞赛JESSUP模拟法庭中再次获得一等奖,这是该校学生蝉联该奖项的第五年。除此之外,学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以及“互联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立项(获奖)90余项,参与人数达到400人次之多。学院就业指导负责人表示:“我们许多毕业生在律所、法院等单位表现突出,已成为法治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