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兴长沙解密行星演化与人类生存法则
来源:中新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作者:袁艳华
中新网湖南新闻3月16日电(袁艳华)3月15日,长沙县图书馆内掀起一场科学风暴。由长沙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广电体育局主办的“石头记松雅讲坛”第35期,以“我们的地球,我的家”为主题,邀请中南大学丁发兴教授讲解地球演化知识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应对之道。这场横跨天体物理、地质工程与民生安全的科普讲座,让300余名市民经历了一场“认知地震”。
星际谜题叩击科学边界
“珠穆朗玛峰为何永远无法超越火星的奥林匹斯山?”“科拉超深井为何止步12262米?”讲座伊始,丁发兴抛出四个看似“不可能”的宇宙级问题,瞬间点燃全场好奇心。从地表沉积层厚度极限到地球内部动力机制,这些问题串联起行星演化史与人类工程史的双重维度,将听众带入一场星际与地心的时空穿越。
“损伤比理论”破解天地玄机
答案的核心在于丁发兴团队原创的“损伤比强度理论”。研究揭示:行星重力引发的内部塑性流动,既造就了火星30公里高的火山,也设定了地球山脉的“生长天花板”。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珠峰高度之谜,更颠覆了传统认知——宇宙尺度的规律竟与沥青路面车辙、建筑沉降等工程难题共享同一套“损伤比密码”。
丁发兴举例说,内蒙古金山热电厂采用的“拉筋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技术,就是通过调控材料损伤比实现了抗震突破。丁发兴说:“从行星演化到抗震建筑,本质都是物质在重力场中的损伤博弈。”
生存警报:科学理论照见危机
讲座下半场转向尖锐的现实警示。丁发兴指出,地球的“重力塑性耗能”机制既是造山运动的推手,也是地震火山等灾害的根源。他特别敲响建筑安全警钟:“我国大量老旧建筑因材料损伤比退化,面临火灾与抗震的双重风险。逃生技能不是选修课,而是生存必修课!”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逃生要点,有市民坦言:“第一次觉得科学理论掐住了命运的咽喉。”
跨界思维打破认知次元壁
这场持续三小时的讲座被听众称为“科学思维的过山车”。高校学者评价其“打破了基础科研与实用技术的次元壁”,而市民王女士的感悟更显生动:“原以为行星科学遥不可及,今天才发现它就藏在我家墙体的裂缝里。”
据悉,“松雅讲坛”将持续推出跨界科学对话,让深奥理论穿透现实,激荡民智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