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非常女性卢光琇

来源:科技导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1月31日 作者:曾江平

人们曾经亲切地称卢光琇教授为“小燕子”、湘南“一把刀”、“试管婴儿之母”、“送子娘娘”,2002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对话

片刻访谈,卢教授激情满怀

记者多次电话预约,才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见到卢教授。

卢教授的办公室除了装得满满当当的一墙专业图书外,就只数植物盆景有点特色了,从椅子后面一直摆到办公桌上,有云竹、兰草、石蒜、绿叶螺等,郁郁葱葱十多盆。在记者简短的来意说明后,卢说:“我们只有十分钟。”看来,对于接受采访在她是十分奢侈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好在记者事前已掌握了卢的基本情况,采访得以直接进入实质阶段。迫于时间,访谈稍嫌散乱,但卢说起话来饱含感情,时快时慢的叙述中,记者分明感到年过60的卢仍然激情满怀。

“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我继承了父亲很多的东西,包括他老人家执着的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充满爱心,他影响了我的一生。”卢说。

“我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父亲1954年提出的一个口号,父亲终生致力于优生研究。”卢激动地说:“许多的不幸家庭,因为遗传或不孕的问题,随着遗传诊断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得以解决,重新获得幸福。”

卢教授的父亲卢惠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和人类生殖学家。卢教授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事业,“科学无止境,一个细胞可以研究十年,一个成果可以造就一个产业,我不会放弃。”但困难是显然的,科学研究的压力很大,卢说:“压力是我奋斗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都源于父亲传给我执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80年代采集精子,这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是个难以启齿的事情,卢不被人理解,多次遭人诟辱,90年代申请不到研究课题,学界也出现过流言蜚语,卢有过低潮、有过伤心,她经常到父亲的坟头默默流泪,但每次都能很快地自我调整,并十分倔强地挺了过来,卢说:“努力工作,咬紧牙关,卧薪尝胆,坚决走自己的路,这也是父亲传承给我的倔强性格。”

当谈到遗传学和生殖技术的发展时,卢意气风发地说:“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每次都是在十分关键的时候,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1981年初建精子库,没有经验,没有设备,没有经费,研究几乎中断,父亲找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毛致用汇报了情况,省委省政府特批了20万美元,使研究得以继续。到2002年,我们又获得了国家600万元的项目支持。现在,人类生殖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通过国家卫生部审核成为医疗机构,我们发展到要做医院了,我们与中信公司组建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即将在长沙挂牌应诊。路越走越宽了。”

因为研究和教学,因为门诊和社交事务,卢教授实在太忙,卢觉得十分愧对丈夫,卢说:“我不是个称职的妻子,结婚后十多年,我们过的是牛郎织女的生活,现在虽说在一起,还是没有时间照顾他,反过来是他照顾我,并因我太忙而提前退休。我真的是很想多有一点时间陪他,有时一下班,我就陪他去散步,去逛一逛商店,我突然发现长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为此有过烦恼,也有过心理上的矛盾。”事实上,卢教授根本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不断有病人找她,有研究生找她,好在卢教授的身体还行。

□盘点

卓越成就的科学家

1939年,卢教授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随父母在湘雅医学院生活长大。她是家中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女儿,生性多动多思,最得父母疼爱。尤其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热爱大自然,珍惜动植物,培植花草的良好习惯;爱好的体育活动,培育了田径、球类专长。曾经参加了省女子篮球队,同学们亲切地叫她为“小燕子”。1964年,卢教授在湖南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被分到湖南衡阳地区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由于医术精湛,手术作得好,被当地人称为湘南“一把刀”,后来先后调到广东梅县人民医院和湖南医学院工作。

1978年,英国诞生了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这事对卢教授触动很大,1980年,她毅然放下了从事17年的外科事业,主动请缨加入了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卢惠霖教授牵头的试管婴儿研究,挑起了人类生殖工程的研究重担。

1981年,在卢教授的参与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精子库,初步搭建了生殖技术研究的平台,1983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婴儿,1988年诞生了国内第二例试管婴儿。后来,卢教授又相继取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

20余年来,她已将生殖与遗传方面的成果用于临床实践,领导和建立了不孕与遗传专科,出生人工授精婴儿4000多例,累计妊娠率70%;试管婴儿500余例,临床妊娠率30%左右,为3411人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核型230多例,建立14种单基因病的基因诊断,施行基因诊断病人350例,进行产前染色体诊断和基因诊断200多例,未出现一例误诊,不孕与遗传专科在国内外获得良好声誉,病友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2000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2001年达2.2万人次,2002年突破3万人次。卢教授因此被誉为“试管婴儿之母”和“送子娘娘”。

为了拓展积极性优生的研究范围,卢教授探索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她和她的研究生构建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老年性痴呆等6个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这些疾病治疗提供了极好的动物模型。后来她转向研究干细胞,期望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疾病,进而实施积极性优生。1996年12月在国内首次诞生了克隆小鼠,1999年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人类体细胞克隆胚技术,并获得专利。2000年始,她研究胚胎干细胞建系,成功建立了两株胚胎干细胞系。2001年10月,成立了以干细胞的多能性为主要研发方向,以干细胞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为长期目标的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卢教授担任中心首席科学家。

卢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2002年3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在头版整版对她的治疗性克隆胚胎和干细胞研究作了全面报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起了轰动,随后,英国《泰晤士星期日报》、《Nature》(自然)杂志也分别作出专门报道。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记者,英国BBC广播公司记者等专程前来采访,皆认为她的工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尤他州“遗传工程和动物克隆国际会议”、华盛顿“再生医学和基因治疗第二次国际会议”等筹备组相继函邀卢教授前往作专题报告。

2002年底,卢教授被评为“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不仅仅是专家

为了将生殖遗传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政策活动结合起来,卢教授在科教扶贫、生殖立法、参政议政、教书育人等方面也取得了出色成绩。90年代初,卢教授组织6个专家队,选取张家界市天门山汪家山村这个智力低下典型村庄进行调查(该村508人,智力低下患者达27.04%)。她不顾50多岁的身体,冒着严寒冰冻和烈日酷暑,每次都带头翻过海拔上千米的高山,与村民同吃同住,到最偏远落后贫困的农户家调查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弄清该地区的智力低下原因是缺碘所致的克汀病。她提出了以补碘为重点的综合治理的方案,并奔走于省直各厅局之间,帮助这个无路无电教育落后的偏僻闭塞山村脱贫致富,解决了修建简易公路、搭建电网、建幼儿园等的资金。

□花絮

当了一回兽医

70年代在广东梅县人民医院工作时,卢教授上午还在做外科手术,晚上就一个人走到医院生小孩。卢一共带大四个孩子,常常是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那时生活条件不好,鸡蛋是小孩最好的滋补品,大家都养鸡生蛋,卢教授也不例外。谁知有一回,鸡病了,食物不消化,卢看着心疼,死马就当活马医,用外科医生的技术给病鸡开肠破肚,挖出食物,用药水洗洗就缝上,那鸡竟然很快地就好了,不知是谁传了出去,农民就担着鸡来找她治疗,那时,她扎扎实实地当了一回兽医。收集精子

1981年为了建立精子库,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那时条件艰苦,实验室就设在一个布拉起的棚子里,没有设备、也没有消毒、没有参考资料、资金也十分紧张,收集来的精子难以存活,养精子和冷冻精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家忍受了过来。最难的是收集精子,不被人理解,因为是优生研究,要收集质量较好的精子,要看看献精对象,尽量选学历高的、身体和长象好的,那时刚刚打倒“四人邦”,不敢对外宣传,怕和计划生育政策相抵触,大家都有点担心,也有点怕丑,都不太愿意捐献精子,收集非常困难,经常遭到别人的耻笑和污辱,实验室的人走了不少。有一个研究生比较调皮,对卢教授明知顾问“精子是怎么采来的?”还有北京、河南的人打来电话挑逗,说精子库的精子是不是一个人的?够不够用?我们可以献精。把卢教授弄得非常生气。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