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一个不宜效仿但可研究的教育个案---19岁博士生的成长历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29日第5版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9月05日 作者:--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只是个孩子:不高的个头,单薄的身形,玩电游全神贯注,读武打分秒必争;笑起来一派天真,说话也有些腼腆,一副邻家乖小弟的样子。只是他的眼睛,灵动而又带些锐气,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感觉到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

当然不简单:小学一天没上,6岁就直接上初中;12岁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16岁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本校研究生;19岁的今年夏天,他又顺利考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

当然不简单,他背单词几乎过目不忘,考GRE、托福都只错了一道题,几乎就是满分;玩电游他大小通吃,游刃有余;谈金庸笔下的人物他头头是道,见解独特……

这个不简单的孩子,就是中南大学应届毕业研究生肖从文。

爷爷奶奶在游戏中,在入学前就给他完成了全部小学阶段教育

1983年12月,肖从文出生在湖南郴州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因父母分居两地,小从文自一岁开始就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是县城郊一所小学的老师,爷爷教数学,奶奶教语文,都有几十年教龄。小从文呀呀学语的时光是伴着爷爷奶奶所在学校的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度过的。稍大一点,爷爷奶奶就开始教小从文学习生字和算术。学习似乎对他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从一开始他就对那些新字生词和数学题目极为敏感。爷爷奶奶教的东西他接受得很快,并且不容易忘记。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爷爷买了一块小黑板,每天在上面写上三五个字,小从文就拿着粉笔在那些生字边上乱写乱画。在这种游戏一样的学习中,爷爷奶奶开始了对小从文的启蒙教育。

与其他孩子相比,肖从文从小就比较安静。三四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忙着玩泥巴沙子玩“过家家”,他的“玩”却是跑到爷爷一个朋友开的书店里看书。在小从文看来,那个地方简直是个乐园。因为人小,人们几乎都不注意捧着书缩在柜台底下的他。没有人打搅,他经常成天就在书店里泡着。“那时侯还真的看了很多书,包括一些古典名著。我当时最感兴趣的是科幻小说,有些书的内容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回忆起小时侯在书店看书,肖从文依然一副悠然神往的样子,同时还有点得意。

因为安静好学,同时也因为没有人带他,爷爷奶奶有时候就把小从文放在教室里,给他一张小板凳,让他同那些比他大5、6岁的孩子一起听课。肖从文说当年在教室里听课其实并没有完全听懂,但是觉得有意思,所以愿意呆在那里。在他后来的求学过程中,尤其是中学和大学,他的同学也都是大他6、7岁的人。也许,当年的听课在无意中使肖从文自觉不自觉地适应了这样一种求学的环境。

到1987年,小从文4岁的时候,爷爷奶奶相继退休,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小从文的学习。此后的两年里,小从文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完了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

开明校长让从来没正式读过小学的他直升入中学

1989年夏,6岁多的小从文到了该正式入学的年龄。

爷爷奶奶原来的打算是让肖从文上小学,想让他从四年级读起。但是没料到,爷爷带着他走访了县城的几所小学后,得到的答复却差不多都是“年纪太小,没有先例”,跳级入学遭到婉拒。此路不通,性格倔强的爷爷坚信多年的启蒙教育已经使肖从文完全具备了普通小学生的素质,不让跳级读小学,直接去上初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爷爷的这一决定改变了小从文的命运。

顶着火热的太阳,爷爷带着小从文来到位于县城的永兴二中,这是一所包括初、高中部的普通中学。祖孙俩被领到了校长邓奕瑜(后来成为永兴一中校长)那里。这位在学校师生中德高望重的校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对肖从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测试后,邓校长当即拍板:让肖从文破格参加当年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这当然难不倒肖从文,他顺理成章地考上了。“能直接上初中,最要感谢的是邓奕瑜校长。”谈起入学经历的曲折,肖从文的语气里充满了对邓校长的感激,“没有他的开明,我的道路也许就被改变了。”

学校课桌的凳子和桌子是连在一起的,6岁的肖从文坐在凳子上就够不着桌子。爷爷奶奶只好给肖从文定做了一套“迷你型”的小桌凳,邓校长特别跟老师们打招呼:永远让“小不点”肖从文坐第一排。然而,从来没正经上过一天课的肖从文,刚进中学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太小的年纪,严肃的教学,使他并没有很快的适应过来。在这个时候,是爷爷的帮助使肖从文树立了信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爷爷总是给我鼓励,即使情况看起来显得十分糟糕的时候。他在教育我的问题上从不急躁,不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总是对我说‘不要着急,慢慢来’。”爷爷奶奶的循循善诱和宽松教育,以及学校老师的不断鼓励,使得小从文在学校的学习逐渐走上正轨,成绩不断跃升,到初二就在同年级名列前茅。“可能是年纪小的缘故,肖从文在新环境的适应期比别人要长一点。但是他很自信,从不气馁,而且很勤奋,一旦了解自己的缺点,他会花很多工夫,进步特别快。”肖从文后来的同学、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刘建勇这么说。

在初三的中考之前,肖从文参加了省重点中学永兴一中组织的拔尖考试,他再次如愿以偿,永兴一中的校园里因为他的出现又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点,肖从文的师姐、同是永兴一中毕业的曹玲飞印象特别深刻:“那时侯他是学校的焦点人物,做课间操的时候大家都看着他。这么小的一个小孩跟我们高中生一起学习,成绩又很不错,大家都觉得挺好玩的,也挺佩服。”高中三年,肖从文自己认为读得很轻松,他记得,1996年要参加高考时,当时电视台正播放《三国演义》,“80多集,我每天都追着看,一集不落,爷爷奶奶也从不说我。”肖从文说。那年他是湖南省年纪最小的考生。当年湖南省理科重点本科线520分,他以562分的成绩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南大学。从此,肖从文迈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天地。

幸遇中南大学的“教改实验班”

肖从文填报的材料物理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这是中南大学学科实力相当强的一个学院,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在中南大学的7年时间里,肖从文一直就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学习。

说起来,当时录取肖从文的时候,还很有些争议。“档案调出来一看,这孩子分数是不错,可才12岁多一点,能适应大学生活吗?”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回忆说。而且当时社会上正议论少年大学生毕业后究竟能否成才,有一种观点认为,招收少年大学生实际上是拔苗助长。慎重起见,学校招办直接与小从文的爷爷打了好几次电话,详细了解小从文的成长过程。最后,“试试吧。既然孩子选择了中南大学,我们就应该有信心把他培养出来”的观点占了上风,小从文走进了中南大学。

材料学院把对这个12岁的少年大学生的到来看成一件重要的事情。1996年9月,肖从文随家人从永兴来到长沙,当时的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徐建军要了个小车亲自到火车站接他。谈起那一幕,肖从文记忆犹新:“因为当时送我来上学的亲戚比较多,我跟爷爷奶奶叔叔他们坐在后排显得有点挤。徐书记就把我抱放在自己的腿上。”为了让这样一个特别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院务会还特地开会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既要特殊对待又不能让他太特别”。也就是说:既要在生活上给他一些帮助和引导,又要让他慢慢地融入同学中去。在单独制定的培养方案上,学院非常明确地指出:要让他跟别的学生一样圆满地完成四年学业,培养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具备材料学学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在这个方案指导之下,学院给他单独配了生活导师和学习导师,生活导师是学院里以热心而著称的材料物理系党支部书记杨迈莉老师,学习导师是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也是肖从文后来研究生的导师汪明朴教授。他们分别指导他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考虑到年龄太小,生活上还需要照料的因素,学院还在当时科研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套房子供肖从文的爷爷奶奶居住。就这样,肖从文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他白天跟同学们一起上课,晚上到寝室跟同学们一起住,只有吃饭跟爷爷奶奶在一起。“院里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肖从文,给了他很多特别的照顾,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他引导,这放在别的学校恐怕做不到。肖从文有今天的成绩跟院里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一直关注肖从文成长的叔叔谈起他的成长过程颇有感慨地说。

中南大学当时正进行教改,每年从新生中挑选70名学生组成一个物理、一个化学教改实验班。该班学生前两年集中上基础课,后两年再回原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者还可重新自选专业。人小志大的肖从文非常渴望能加入教改班学习,但是考试的结果出来,他并没有上线,这让肖从文很有些懊丧。“他毕竟才12岁啊。”在生活上为肖从文忙前忙后的杨迈莉老师又找到了相关的领导,请求能让肖从文进入教改班学习,给他一个机会,实在不行,还可以淘汰啊(此班每年淘汰后三名)。考虑到情况的特殊性,学校破例让肖从文跟班试读。

一个12岁的小孩跟上大学的节奏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学习强度和难度明显高于其他普通班级的教改班。12岁就迈入大学,又进入了教改班,肖从文很有些得意和自豪,加上大学的管理方式跟高中比起来相对松散,同学老师又比较宠他,肖从文少年爱玩的天性在多彩的大学生活中被彻底诱发了出来,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在他那里成了窗外的风景。一度,他的成绩排在班级最后,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讲起这一段,杨迈莉老师既欣慰又生气:“这时候肖从文教改班的班导师李元高老师跟我说,‘杨老师,你的那个爱子——他老说肖从文是我的爱子——快要被淘汰啦!他上课老是不认真,还老拉着别人跟他聊天……’我一听急了,忙把他找来又是打比方,又是讲道理。既要让他认清形势,又不能让他有过重的思想负担。……不过,这孩子还算听话,毕竟年纪小,盯他一阵子,他就抓紧一些。”在老师们的督导之下,肖从文抓紧了时间学习,不懂的就问,渐渐赶了上来。到大二的时候,他成了班上第七名,真正融入了大学生活中。

同学们对肖从文也是宠爱有加。肖从文寝室有八个人,室友们都亲切的叫他“小八”。“寝室八个人,一周只有七天,打水、日常卫生清洁他们每人轮一天,我总是坐享其成,只有大扫除的时候我才发挥一点点作用。”肖从文幸福地回忆说。寝室的集体生活加速了肖从文的成长,对他独立人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说还是比较照顾他的,但也并不是什么都代他去做。独立性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院里老师特别交代过,这个大家一开始就很明白。”跟肖从文从本科到研究生七年同学的郭飞跃见证了他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成长和独立的过程。举个小例子:寝室晚上开‘卧谈会’,最初他几乎总是扮演‘沉默的羔羊’的角色,后来慢慢的也谈一些东西,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很有见地。”到大三的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肖从文各方面都已经能够照顾好自己,于是放心地回到了家乡。

大学生活也有一些诱惑,有个时期肖从文迷上了电游,这个令许多大学生丢掉了学分的东西也曾经使他“执迷”了一段时间。“我是念大学时才接触到电脑游戏的,觉得很新鲜也很刺激,也有一些成就感,尤其是熟了一些套路之后很沉迷,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玩。”讲这些的时候,肖从文显然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汪老师发现了苗头,找我谈了话。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是让我很惭愧。觉得很对不起老师,尤其对不起爷爷奶奶。”这段小小的波澜因为抽身早,并没有影响到肖从文成长的整个过程。从沉迷中醒过来,肖从文很快发现“现实中的成就感比起网络中虚拟的成就感来重要得多”,他投入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新的一轮探索。2000年,本科毕业时他再度一鸣惊人,以专业年级第一的成绩成为本院研究生。

持续拔尖的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阶段的肖从文在导师汪明朴教授的指导下得到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科研和动手能力方面。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汪明朴教授在指导学生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汪老师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他会让我们讨论,指导我们确定各自的方向,然后就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做。他会在一旁关注和督促,指出我们不对的地方。但是在具体的作法上他决不横加干涉,给我们充分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因为一进来汪老师就是我的导师,很了解我,对我的指导意见总是非常的中肯。”肖从文很庆幸有这样一个一进校就带他的导师。对于这个小徒弟,汪老师同样要求严格:“肖从文年龄很小,这是他的优势,但优势不利用,不把握好也容易成为劣势。我经常跟他讲:你比别人多了六七年的时间,不抓紧的话一不小心就晃过去了。”“他人小,单纯,但是相应的社会经验少,动手能力等方面也就比较弱。研究生阶段他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社会经验嘛,就要靠以后慢慢积累了。”讲这个的时候,汪老师面带微笑,看得出他对肖从文今后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七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此刻的肖从文在学习上已经显得游刃有余,他的优势也真正的凸显出来:因为年龄小,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学习的高效率使同学们自叹弗如;英语成绩早已居于同院研究生翘楚地位;阅读的广泛和过人的领悟力使他对于问题具备独特而深刻的见解。2003年,研究生即将毕业,通过GRE、托福考试的肖从文轻松赢得了国外某大学的奖学金。

当19岁的肖从文再度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他义无返顾地填报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招生考试报名表。对于他而言,考“G”考“托”只是检验和证明自己的实力,通过它们来给自己加压。“也许将来我也会去国外学习或深造,但是我的目标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说这话的时候,肖从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豪迈,眉宇间显得英气勃勃,脸上呈现出满是憧憬的微笑。

愿肖从文美梦成真。

采访后记:七年前记者就知道肖从文,七年来记者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终于,在他临到中科院报到之前,我们推出这篇稿子。

在结束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最想说的就是:肖从文的成长过程有较大的偶然性,绝对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推出这篇稿子,绝对不是要人们去效仿肖从文的爷爷奶奶。我们只是想告诉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和逼着学生们钻题海的老师们,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尽可能地给一个宽松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肖从文们的成长,对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