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湘雅二医院血液科
来源:大众卫生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02月09日 作者:--
伴随着2004猴年新春的喜庆钟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科已经走过了她42年不平凡的路程。湘雅二医院血液科成立于1962年,当时由老湘雅学人沈泽霜教授、湖南医学院首届57级临床血液病研究生凌柱三教授领衔,专注于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和实验研究,做出了一系列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贡献。血液科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沈泽霜教授和凌柱三教授即在湖南血液学界率先招收了79、81界硕士研究生,为血液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八十年代毕业的研究生,半数以上留学美国并学有所成;在国内的也成了血液、肿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90年代中后期,湘雅二医院血液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96年成立的分子血液病研究室为血液科水平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血液科拥有病床数45张;血液科在职教授5名;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名,承担了血液科门诊和病房的医疗任务,能满足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出血性疾病等病人的诊断治疗需要。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及免疫学技术对白血病进行常规的染色体分析及免疫学分型,居省内领先地位;骨髓病理活检普遍运用于血液病临床,帮助诊断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亦属该科有别于湖南其它省级医院的独特之处;对疑难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是湘雅二医院的特色之处。应用基因分析和蛋白探针技术该科在国内首次诊断和报道了(《中华医学杂志》2002;2003;)“遗传性血小板病———May/Hegglin异常”家系;首次基因鉴定、诊断、分型了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中华医学杂志》2004;),从而确立了血液科在该类疾病研究诊断方面国内领先地位。新近,该科又率先鉴定了“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病人存在的融合基因版本。 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科学研究始终是该科贯彻的主线,并由此形成了两个稳定的科研方向:1.出血与血栓形成机理;2.慢粒白血病信号转导与干预策略。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美国CMB基金等资助;2000年,血栓止血方面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从而确立了湘雅二医院血液科的科研成就居湖南血液学界的领头地位。 湘雅二医院血液科也是中南大学较早能够承担博士生培养的临床学科之一。该科目前的学术带头人张广森教授于八十年代初研究生毕业,一直从事临床和实验血液病学研究,并先后两次留学美国St.Louis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血液/肿瘤科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血液/肿瘤科,接受了现代科学研究技术的系统训练。从1997年担任科主任开始,立意进取,始终坚持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身体力行的与全科成员一道,大大增强了血液科的综合实力和在省内外的学术地位。为解除血液病人的病痛,为探索血液病中无数的“未知”,目前,血液科全体同仁正在兢兢业业的工作,甘耐寂寞的拼搏,以期使学科的诊疗水平、学术地位提高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