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人工智能》课程评述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03月24日 作者:文泉
《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的前沿课程,虽然开设时间距今只有40多年,但发展极为迅猛。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高校指定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主修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拓展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方面有着极其诱人的学科发展前景。
中南大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国内最早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之一。经过20年的积累和发展,该校的人工智能课程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的学术梯队,产生了一批享誉学界的研究成果。
课程负责人蔡自兴教授是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智能控制领域的开拓者,智能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被国内同行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学第一人”。由其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是国内出版最早、发行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人工智能学科教学用书。
中南大学的人工智能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设的,当时由于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上的成见,人工智能在中国尚属禁区。所以课程开设之初不仅面临师资紧缺的问题,更为迫切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和教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蔡自兴等人以改革家的魄力勇踏禁区,拟定教学大纲,提出课程体系,并在20余年的时间里,紧跟人工智能发展的国际潮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修改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由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迄今已修订了三次。在2003年面世的第三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中不仅适时补充了新的教学内容,而且更符合教学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将其分为本科生用书和研究生用书。教材的不断修订使《人工智能》课程更多地体现出了求新、求变、求实的责任意识和发展观念。
求新、求变、求实,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精品意识。中南大学“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讲教授蔡自兴已经年过六旬,但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他的周围有一个年龄分布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学科研团队。蔡自兴教授和他的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创第一”。在课程的建设中,蔡自兴和他的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学大纲的修订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内容的更订增删要做到恰如其分,这些无不要求大量的调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次的修订都意味着对自我的一次否定。修订的不只是教材、大纲,更要求老师的知识结构、授课方式等也能做到与时俱进。所有这些要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远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蔡教授和他的团队用心血换来了每一学期教学质量测评中学生近乎全优的评价,也得到了校内外同事和校外专家的肯定。
专家们认为,中南大学《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在校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优秀课程,不愧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出色;教学队伍结构合理,素质好,成绩佳;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效果显著;自编教材水平高,影响大,所开发的网络课程优秀;课程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构筑了人工智能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王伟教授赞叹道:“蔡自兴教授在中南大学主讲的人工智能课程,开设已近20年,在课程建设中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国内高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学术会议上,蔡教授多次介绍该课程在教学、教改和教材方面的心得体会,具有新意,受到同行的重视和欢迎。”
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冯纯伯教授评价道:“蔡自兴教授领导的人工智能课程具有雄厚的基础,课程负责人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队伍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教材水平高,教研和教改成绩突出,是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课程。”
清华大学孙增圻教授也评价说:“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在国内同类课程中颇具影响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讲蔡自兴教授在人工智能教学和研究领域造诣很深,经验丰富,曾应邀到我校讲学,是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同行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