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04月08日 作者:--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湖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建于1975年,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多人。近30年来培养了近5000名优秀毕业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是中南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积累,已形成了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疾病流行病学、灾害流行病学、营养流行病学、行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向,其中“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为国家重点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项目2003年获首届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主要成员为孙振球、颜艳、王乐三、杨土保、熊国强、张建国、胡国清、黄正南、姜峰等10余人。在国内外多项课题经费的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对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指标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长达15年的深入系统的研究。由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潜在健康生命损失年数指标、总率指数、平均信息量指标;修订、完善了潜在寿命损失天数、预期劳动寿命指数、一致性系数、等级评价信度系数等指标;研制完成了中国高中生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引进了死亡差别指数、年龄别死亡率效应指数、Fulfillment指数综合指标等创新点。课题组将以上理论研究成果结合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分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多种综合评价方法,成功拓展应用于人群健康、生殖健康、疾病危害、卫生保健、生存质量、人员综合素质、临床诊断试验效果、寿命分析、卫生费用分析、高危人群筛选、新药评价、精神发育、医学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评价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论文35篇,并被同行专家引用34次。部分研究内容分别编入卫生部本科生规划教材,在全国发行。该研究时间跨度大,研究内容系统完整,研究结果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应用。提出新的统计指标具有原创性。该研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研究内容系统、完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及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负责人孙振球教授1966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1983年至1985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中南大学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医学应用,曾主持美国CMB、国家“十五”攻关、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相关研究课题10余项。先后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及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统计学》、参与全国本科生教材《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编写工作,主编出版《医用综合评价方法》、《艾滋病》等多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30余名;目前任中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南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卫生信息与卫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人口学会副会长、《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师》等10余种期刊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