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琇:我要争分夺秒
来源:中国妇女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24日 作者:刘佳
2002年3月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卢光琇教授在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她的成果确定了中国在治疗性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该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此前,她已经在辅助生殖、遗传优生、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的消息传出后,卢光琇的父亲、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和人类生殖学家卢惠霖兴奋不已。他激动地说:“中国也要搞试管婴儿!”然而,他已80高龄,感到力不从心。卢光琇主动对父亲说:“我行不行?”父亲的眼睛里闪耀着希望和信赖的光芒。卢光琇意识到自己长期探索的遗传优生道路又有了新的途径,即通过对人类配子及胚胎的优选或改造,达到积极性优生。
为了给遗传病患者及高龄妇女提供健康胚胎,卢光琇开始了在我国开展人体体外授精研究,并提出“供胚移植”构想。1988年,即诞生了我国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她改进了胚胎冻存方法,成功地研究出超快速胚胎冷冻技术,在1999年,比美国人早两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2000年,我国首例超快速冻胚移植试管婴儿出生。
卢光琇领导和建立的不孕与遗传专科,出生人工授精婴儿已达4000多例,累计妊娠率70%;出生试管婴儿500多例,临床妊娠率30%左右。病友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2002年门诊量突破3万人次。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送子娘娘”。
科学的传承精神还影响到了卢家的第三代。卢光琇的小儿子林戈如今也已加入到干细胞的研究中来,并成为母亲的得力助手。
卢光琇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医学会基金会等多项课题资助。她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奖励,申请专利9项,发表论文130多篇,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卢光琇说,她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真希望一年有600多天,也许真有600多天还是不够!我要争分夺秒,继续攀登辅助生殖技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