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空缺六年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再度产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2日 作者:李健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李健)今天,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连续空缺6年后再度产生。由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主持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由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双双获奖。这两个获奖项目都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

由于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双”空缺,这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格外引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走出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际前沿性材料的道路,对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将发挥重大作用,潜在市场价值每年约10亿元。此项目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航空航天器制造能力的新型热结构材料,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器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我国是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涉及高性能炭/炭刹车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前,炭/炭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只有美、英、法三国能生产,它们垄断了国际市场,并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中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新的先进技术及装置实现了炭刹车副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高技术封锁,确保实现我国数百架进口大型干线飞机炭/炭刹车材料国产化和国家航空战略安全,在国防上更具重要意义。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开辟了我国高性能航空炭刹车制造新产业,而且对航天、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科技资源配置突出重点,人才成长、创业机制逐步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开始形成等,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空缺6年之后再次产生的主要原因。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