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克鼻咽癌——记中南大学李桂源教授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24日 作者:邱阳
李桂源,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享受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9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1年荣获“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具有重要贡献的先进个人”及“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李桂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长期以鼻咽癌病因发病学机制研究为主攻方向,矢志不渝,在鼻咽癌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工作卓有成就。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16项奖励。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大项目18项。
李桂源在鼻咽癌病因发病学机制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为:
(一)建立了人中期染色体活性基因定位的B显带技术,成功地在人恶性肿瘤中进行活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在国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国际上较早研究鼻咽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提出“肿瘤始动部位”假说,较系统阐明了鼻咽癌基因组不稳定的分子机制,该成果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二)通过建立鼻咽癌基因组学研究平台,精细定位了鼻咽癌染色体上3个最小共同缺失区;发现染色体3p21的13.6cM区域为重要的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成为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较重大突破。克隆了20个鼻咽癌相关基因,锁定其中6个为鼻咽癌抑瘤基因最佳候选者,证实BRD7功能失常是鼻咽癌细胞周期紊乱的关键事件;NGX6表达障碍是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阶段中的分子机制;根据SPLUNC1的功能提出了致瘤性细菌侵袭可能是鼻咽癌重要病因的假说;认为NOR1基因将成为研究鼻咽癌遗传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的交汇点;较系统地阐明了Cx基因在鼻咽癌等肿瘤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机制;确定了6个SNP位点是鼻咽癌重要遗传易感风险因子;为阐明鼻咽癌的多阶段分子癌变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上述成果分别获2002和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三)首次研制出作为基因转运体的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硅纳米颗粒,并率先用于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该技术体系安全性好、转染效率高、表达稳定,能透过血脑屏障,是极具潜力的基因载体。该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