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天高海阔“材子”振翅高飞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21日 作者:周敢普

编者按岳麓山下,湘江之畔,素有有色金属行业的“黄浦军校”之称的中南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步履从容。2005年,中南大学凭一校之力摘得八项国家科技大奖,校长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更是摘取了连续空缺六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桂冠。中南大学迅速崛起,令世人再次瞩目。透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隅,我们试图与读者分享中南人的光荣与梦想。 中南大学组建五年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实力大幅上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初步实现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开始进入当今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现今,中南大学已进入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新时期,在中南大学第一届党代会上,党委书记李健作了《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精彩报告。校长黄伯云动员全校师生群策群力,为把中南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大学而努力。 打开中南大学的浩瀚书卷,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辉煌篇章。材料学院是国家首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也是国内高校中一所以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它拥有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拥有一支以黄培云院士、左铁镛院士、黄伯云院士、曾苏民院士、金展鹏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30多名博士导师、教授、30余名留学归国学者为学术骨干、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机构任职。 根据2003年国家学科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在全国高校的材料院系中,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已经进入前5名。它已成为解决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内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材料学院为“两弹一星”、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信息、现代舰船、高速列车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核心技术。材料学院研制的有色金属新材料被用在神舟载人飞船上,受到表彰。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我国铝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五期间,材料学院承担了国家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的6个子课题,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和国防科研等计划支持的20多个铝合金研究课题,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采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在铝锂合金、耐热铝合金、高强铝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强韧化效果及作用机理;考察分析了微量元素和其他原子以及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多级多相强化,强化固溶,多级时效、强应变、微合金化等方法将上述铝合金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材料学院还开发了快速凝固、喷射沉积、熔体纯净化、变形织构控制、强化固溶、回归再时效等一批新技术及多个新的铝合金牌号。相关的技术和材料已经在铝加工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材料领域享有盛誉。办学50多年来,材料学院培养了8000余名本科生,1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包括有色金属行业60%%以上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大量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后留学海外,成为活跃在国际材料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成功人士,很多博士生毕业后选择在国内发展,成为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的学科带头人。在今年本科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新形势下,材料学院2005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仍达到了96%%。今年,中南大学与世界工科排名18位的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工学院签署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协议规定2005年首先在材料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启动2+2联合办学的计划。从今年考入学校的新生中,选拔出60人进入两个国际班学习,这样,材料学院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展望材料科学未来的发展,“中国的霍金”———材料学院的金展鹏院士关于材料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金展鹏教授在1998年患脊椎炎后,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超人的毅力,为中国的相图研究与人才培养作出了新的贡献。2003年,由于在相图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院士特别强调了知识集成的重要性。他说,当今,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上,每一次学科知识的集成,都会对工作效率、研究效率有着几个数量级的提高,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有可能被拉开几个数量级的差距。只有在学科交叉的领域进行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知识集成,我们才能在更高层次与更广阔的背景上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学科知识融合、交叉和集成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要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等方面作出中长期的规划。 金院士呼吁国家应该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内外材料科技知识集成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理清材料设计跨越性发展的思路,找准途径,掌握材料设计知识集成的主动权,改变被国外集成的被动局面;针对国家急需解决的材料及器件一体化等问题,组织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设计模拟、性能表征和材料制备同时进行合作研究。从知识集成的高度,提出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新一代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并在适当的时候成立材料和集成科学专业(MaterialsandIntegratedScience专业)。金展鹏院士还对材料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他认为在接下来的5—10年内,在不同的研究课题中将会相继形成材料器件一体化全过程的、多层次的、动态的、多元化的材料设计知识体系。这些体系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却是实用的。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金展鹏院士语重心长地说:“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责任。在国际科学发展的趋势下,科学家应该站在科技前沿,针对国家的需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学科的发展提出准确建议,以供国家参考。”金院士呼吁科学工作者应该具有全球视野,端正学风,加强道德和品行建设,坚决抵制对科学家的“和平演变”。 岳麓山水的灵动给中南人平添了不少才情,我们在深入的走访中强烈感受到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创新思想及严谨的学风。迅速崛起的中南大学天高海阔,我们瞩目着材料学院在这片浩瀚的蓝天里振翅高飞。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