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刮来“中南风”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25日 作者:刘莹
编者按:
中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其急国家之所急的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让人称道。他们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丰富创新型大学的内涵;制定出保证目标实现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措施,在各个层面上具体落实。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在大众化、国际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新探索。本报今起特推出一组报道,可资借鉴。
关心高校发展的人都会注意到,2005年中国高校最具新闻效应的事件是在短短几个月内刮起了一阵又一阵强劲的“中南风”。今年3月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南大学一举夺得了8项国家科技大奖,获奖数居全国高校榜首,其中还包括将空缺了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摘取囊中;2005年8月,中南大学又有6项成果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今年5月中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并将其写进党代会报告,领风气之先;今夏在1个月的时间里,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前往视察并高度评价,对北京以外的高校来说,其殊遇前所未有。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教授说,我们只不过是将国家的需要和几代人几十年来最深切的体会和感受,提炼成一面旗帜举起来,并且把它作为一个过程去努力实践而已。
竖起旗帜,才好招兵买马做大事
中南大学虽因本世纪初才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3校合并而成,而不具有知名度。但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枚远程导弹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升空,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中,都有中南大学的技术和成果含量。中南大学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参加国家中长期规划讨论,中南大学人骨子里就有做大事的气魄。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中南大学人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他们已经如此坚持了几十年,黄伯云校长提出以贡献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就是在身体力行。
中南大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从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金、原料到材料的完整的学科链和学科群,在全世界都堪称独一无二。
再加上抓住领先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多年来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尤其是2000年以来,以使我国在航空航天炭/炭复合材料领域跨入世界前沿为代表的,一批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急需的成果相继问世,使中南大学以“构筑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而声名鹊起:
“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等成果,使我国铝土矿资源保证年限从原来的10年延长到现在的约40年,而且还可望再延长50年;
电解智能控制和大型预焙槽物理场仿真优化技术,使我国大中型铝电解企业的节能目标提前5年实现。仅2004年的节电量,就相当于三峡电站当年发电量的一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评价说:“近10年我国铝电解能耗的显著降低是震动世界的成就”;
首创利用人类基因组信息在计算机上克隆新基因,实现了我国本土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
靠内涵创新出奇制胜
“你说说看,这两个设计哪个更好些?”卢光琇教授拿出两张漂亮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设计图让记者欣赏。卢教授是要记者分享她的喜悦:“马上就要破土动工了。国家重大专项啊!人类干细胞工程,总投资1.4亿”。
说起创新型大学,卢教授说:“我是民主党派,没能参加党代会。但李健书记的报告我认认真真地从头听到了尾。因为太合我口味了。讲的都是大实话。我能够在世界上第一个构建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即治疗性克隆人胚,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BBC电台等称为‘大陆领先世界’,靠的就是坚持创新”。
记者来到正在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支部副书记告诉记者:“我们已明确提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落实在出成果、出人才上,重点实验室的党支部应该把为团队领军人服好务、发现新的领军苗子放在第一位。”
李健算过一笔账:且不说后来者要追赶和超过先行者必须要创新。985工程,我们拿了2个亿的财政拨款,而发达地区高校十几个亿。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我们只能和必须在内涵创新上做文章。
9月初,中南大学宣传部进行民意测评,校内认可度达96%%。这在学术思想自由的高校里,是个了不起的共识。
用核心价值观激活所有人的发展冲动
和所有大学一样,中南大学校园里也不乏飞短流长。各个利益群体,各种不同厉害关系,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方法,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冲突。能否创造一种居支配地位,协调和包容学校内各种价值目标的核心价值观?能否建立一种和谐、信任、充满活力且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人际关系?各级组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让成员有归属感?怎样吸引那些个体价值观、人格特点与标准都不同于常人并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李健说,只有通过建设创新型大学这个总体目标,在“创新”这个总体框架、总体价值观的统领下,才能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趋于一致,获得变革空间,才能实施对有碍创新的积弊及利益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的重大变革。
这个变革的前景让人振奋:例如,成立中南大学董事会;最大限度地增加二级学院的自主权,用模拟法人制将其与校本部变成母子关系,让学校像一个集团公司;对条件成熟的单位或各类“特区”如创新团队、重点国家级建设基地等试行年薪制分配制度;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让其可自主行使人事、分配、经费使用、学术决策等权利,享受“特区政策”……
这些构想大胆而不拘一格。可以想象,老少才俊们在如此宽松优越条件的激励下,很难不在开场锣鼓的铿锵声中,唱上一台大戏。
可如果把这些内涵都落实的话,领导们手中将无权或少权可用。而这正是中南大学要达到的目的,让学校在“创新型大学”这面旗帜下,用出成果,出人才,出生产力这个总体目标,激活所有人的发展冲动。如此君子坦荡荡,不能不让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