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黄祖发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8日 作者:徐兰山 徐石平 鲁纪鸣
今年10月中下旬以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连续实施几项大动作:“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正式挂牌、举办“中国移植医学暨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国际论坛”、“移植猪胰岛攻克I型糖尿病”取得三项世界突破等,引来了众人的瞩目。在国际顶尖专家啧啧称赞声中,湘雅三医院跨进了移植医学领域的国际先进行列。近日,记者采访了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木研究中心主任、湘雅三医院院长黄祖发教授,感受了湘雅人攀登移植医学巅峰、诠释生命新意义的拼搏精神。
层层筛选,提纲挈领抓重头
黄祖发院长是1999年5月到任的。此前,尽管耳熟能详的“南湘雅,北协和”已有百年历史,但湘雅三医院却是一个1990年1月才组建的“婴幼儿”:缺资金、缺人才、更缺人气。困境引发了黄祖发深层次的思考:科技兴院、以创新的学科作支撑,是提纲挈领的最佳捷径。层层筛选后,黄祖发把注意力集中在该院的强势科研移植医学上。
移植医学就是用移植器官治疗疾病的医学,它赋予患者全新的生命意义,是人类久远的梦想。公元前300多年前,我国的《列子》中就有神医扁鹊为人换心脏以治疗疾病的故事。18世纪,西方开始有学者做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1954年,美国波士顿医生约瑟夫·梅里为一对孪生兄弟实施肾脏移植手术,代表着人类器官移植手术首次取得成功。作为外科教授,黄祖发深知移植医学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一座峰巅。他决定抓住重头,打造一支突起的异军迈向移植医学的理想王国,并通过它带动整个医院包括危重医学、消化、肾脏、麻醉、血液、免疫等多个学科的发展。
“软硬兼施”,筑巢引凤见成效
软件和硬件建设,涵盖了一个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黄祖发以此作为进军移植医学的突破口。首先他从软环境着手,实施了一推(实行“二级法人制”将科室推向市场),二立(成立专家委员会实行专家决策),三卡(卡住成本核算),四剥(剥离后勤,变医院办后勤为后勤社会化)等系列管理机制改革。使医院管理重心下移,职工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释放,发展高新技术、转变服务模式、拓展医疗服务成为时尚。科室平均月收入也由1999年的40万元上升到2004年的220万元,全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黄祖发与校领导形成共识,高起点构筑硬件设施。2001年,该院投资约1亿元建成的移植医学研究中心落成,其7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国际最先进医疗科研设备,在国内名列前茅。
良好软环境和一流硬件设施的吸引,使黄祖发的“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改革取得很大成功。2002年9月,国内著名移植医学专家叶启发教授带着助手、麻醉师一行8人,以团队方式加盟该院,成就了全国罕见的临床医学高级人才大转移。侯云德院士和夏穗生、马大龙等国内外32位知名专家也相继成为该院的兼职教授,湘雅三医院一时人才集聚。
奋勇攀登,诠释生命新意义
一流人才和精良设施、优越环境的组合,迅速提升了湘雅三医院移植医学的科研实力。短短几年时间,该院不但建立了素质精良的学术梯队,全面实施了“博士化”工程,而且在移植医学上广泛开展了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胰岛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项各类移植手术,年移植手术达200多台次。其中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同步性背驮式肝肾联合移植术等5项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开创了全国第一例肝移植中用人工肝代替转流、第一例一肝两用肝脏移植等5项全国第一。在移植医学基础研究中,该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在内的2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移植医学学科品牌建设,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也使湘雅三医院在较短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该院业务收入持续增长50%以上,移植医学的强势品牌获得了国内外广泛认同。
黄祖发对记者说:“移植医学是个奇迹医学。如果说当初我们是为赋予患者新的生命意义而向它挑战的话,那么在攀登医学巅峰过程中,我们自身的跨越和提高也反过来诠释了医疗科技工作者生命的全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