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人才“作坊”忙啥?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6日 作者:谈琳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重任在肩。 
在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担忧却日益严重———因为招生扩大了,有些地方人才培养也“大生产”了。《2006中国教育蓝皮书》的主要起草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指出,当前教育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是:高等教育必须提高质量。
中南大学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高校。在其科研工作风光无限的同时,人才培养也一片繁忙:从招生到培养,从课程到师资,从实践到教学,环环精益求精,可谓人才培养“立体化”。
教室还是那个教室,学生还是那些学生,“立体化”培养人才,意味着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血,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教师更累,管理人员更忙,学校工作更加千头万绪!“一条线”招生多简单,发掘“特长生”多复杂?照本宣科多容易,弄个“新闻发布会”的新形式,让学生都有兴趣学多麻烦?还有,国家973项目、“九五”重点项目让本科生参与,指导其学术论文,又将“浪费”指导者多少时间?但就是在这些复杂、麻烦、“浪费”中学生获益了,成长了,成材了! 
倘若所有高校都像这样“忙”起来的话,创新型人才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