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打破肝供体不足“瓶颈” 提高移植手术安全性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6日 作者:李伦娥

本报长沙4月12日讯(记者 李伦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今天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叶启发教授在肝脏外科移植领域中获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治疗肝内占位性病变(各种良、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治疗效果达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自体肝移植术分为全离体和半离体两种,叶启发教授成功开展的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开展的主要是同种异体肝移植,也就是在切除患者病变的全肝之后,移植脑死亡患者的肝脏。而自体移植则是对患者因外科常规技术不能切除的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将剩余肝脏进行“修整”之后,再植入原来肝部位。

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供体极其缺乏。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1000名需要移植的患者中,能得到供体的只有1人。此外,肝脏移植还衍生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需“一次移植,终生服药”;移植和药物维持的费用高昂;有的患者排异反应严重等。

叶启发教授等在研究自体肝移植术过程中,经过努力探索,改进了灌注液的成分和灌注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肝脏灌注、再灌注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对肝的伤害,使手术肝脏能够保持最佳温度。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