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没有矿山的有色金属之都——中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实践与探索(下)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30日 作者:阮湘华 徐兰山

2006年,中南大学进校科研经费7亿多元,其中直接来自企业的横向资金和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纵向资金各占50%。

资金结构改变的背后,是市场导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流。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学府文化和科研管理方式形成了中南大学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的管理服务体系。

产业之子”的地缘血亲

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是中南工业大学(中南矿冶学院)。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院系调整,集中全国有色冶金领域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建立的这所高校,集聚了一批包括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的陈新民、我国粉末冶金材料学科开拓者黄培云、国际地质学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电位浮选法”创立者王淀佐等多名院士在内的顶级科学家。曾被国际学界誉为“世界有色冶金科学的一件大事”。学校在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有色冶金基础产业过程中,形成了教学服务实践、科研紧贴行业的优良传统,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产业之子”。

黄伯云校长和他的同事们,把握住资源性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扬为行业服务的科研传统,把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6年多来,学校与数十家国内外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全面展开,与30多个国家骨干和重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平均每年有近100场的互动式合作交流,该校工科学生的毕业论文90%的选题直接来自生产实际,80%的基础研究项目瞄准现实生产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推动机”。

“谋天下大事”的责任意识

2005年8月13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南大学,对学生们寄予殷切期望:“做天下人,谋天下事”。科学发展是当今天下的大事,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责无旁贷。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已获共识。高校和科研院所担当什么角色,曾经引起了争论。中南大学面对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高校应该怎样定位的问题,因势利导,展开“创新时代,高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讨论,并抽丝剥茧,归纳出学校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为国解忧,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核心价值的确立,使中南大学师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也为该校产学研结合的战略升级,奠定了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改变了师生员工的工作作风,使过去老一辈科学家传承下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凸现:黄伯云院士将长沙市政府奖励给他的50万元,全部捐给学校,副校长邱冠周领军的“冠华公司”捐出千万巨资给学校盖教学楼,年逾70的老校长、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王淀佐在春寒料峭中,几次远程跋涉,来到闽西深山中的紫金山矿区,现场指导生物冶金技术的应用推广;“973”提高铝材质量基础研究课题组,在“科技女强人”、首席科学家钟掘院士带领下,用5年时间,完成了别人认为需要1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并获国家大奖……

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企业、大学等各种创新组织按照市场条件下契约机制形成的互相合作,因此坚持市场导向非常重要。一些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失败,往往因为忽视了市场价值规律。这方面,早期的中南大学也有过失败的经验教训。科研项目过于侧重论文评价,成果往往缺乏市场考虑,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痛定思痛,该校发现市场导向是控制科研成果转化风险的最佳途径,从此每一个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都加入了市场投入产出的论证评估,保证了产学研结合的安全实施。

产学研合作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拨款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需要,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推广,更加需要大的投入。经费从哪儿来?中南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市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市场中赢得了自身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创新的服务体系

去年底,医学院陶立坚教授研发的抗纤维化新药项目被深圳某公司看中,愿意投资开发,这本是好事。但由于技术合作开发和转让合同政策强、条款复杂,陶教授对此并不很熟悉,对方又误认为大学管理松散,办事拖拉,不愿与学校直接商谈。事情一度停顿了下来。科技管理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为陶教授出谋划策,拿出了长达13页、近万余字的详尽合同文本,促成了这项总标的达5200万元的项目合作。

提高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管理要跟进。中南大学为此建立了健全的产学研管理服务体系。学校在科技处设立了产学研办公室,从组织上、制度上及经费上保证产学研办公室的运作。进行校企合作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成果申报等。金川有色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张家港市、苏州市、常州市等等,都与学校成立了联合办公室,由企业(市政府)出资,保证产学研联合办公室的日常运作。双方从项目计划制定、立项、审批、项目实施到应用,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中南大学科技处是学校科技管理的职能部门,又是全校产学研活动开展的“参谋部”、“后勤部”,也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它为学校科技人员提供的是从项目研发到成果申报、产业运作的全方位跟踪服务,在产学研合作中真正做到了政策落实、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信息畅通、保障有力。

中南大学创新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学校教授或从事成果转化多年的专家,既熟悉行业科技动向和发展需求,又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运作方式,因此这个体系不但可以引导科技攻关少走弯路,减去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善于消除研发与产业之间互不信任的隔阂,使两者实现真正的血脉粘合。这也是一般中介机构很难做到的。

中南大学产学研模式,无疑是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一面旗帜。学校领导在产学研发展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的前瞻意识,使学校的产学研结合良性互动,始终处于我国高校的领先地位。最近,该校又在大手笔构建大型产学研示范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南大学人能再次揭开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