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自主创新并非时髦口号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3日 作者:不详
王渝生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连日来,人大代表中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界的政协委员,围绕自主创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何清华委员在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让自主创新只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听了真是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号召以来,自主创新这个词在科技界、企业界乃至全社会频频使用,深入人心,但有时也几乎到了滥用的地步。
其实,简言之,自主创新就是创新。因为凡创新都是自主的,难道还有“他主”的创新?
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同科学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是第一就不能算是发现一样,技术发明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是第一就不能算是发明。发明是经验催生的灵感,发明是科学产生的智慧,发明是思想导致的新物种,发明是高新技术的排头兵。不能把具体工作层面上的一些举措综合起来叫创新;也不能把别人的经验拿到本单位来运用叫创新。这是对创新的庸俗化。
自主创新,重在原始创新,重在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重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这是需要弘扬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坚持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才能办得到的,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时髦口号光是喊喊所能奏效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近年来的重大创新成果,如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无不闪烁着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光辉。
回想起几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战略研究工作,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15年我国将实施16个重大专项。在这次两会上,我注意到参与其中大型飞机、探月工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就自主创新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顾逸东代表在3月8日的讨论发言中,还提出了解决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对自主创新充分肯定的问题。
吴邦国委员长在3月8日人大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十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三农”问题、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公正司法、民生问题。其中,自主创新赫然在列。坚持自主创新,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核心技术依赖于他人、关键技术受制于他人的被动局面,真正使科学技术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关键,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