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50年 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立50周年
来源:中新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0日 作者:傅煜 周科际 王玉林
5月25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刘伏友、院长尹邦良将一封慰问信和500元“零花钱”交给一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伤员。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5月25日,一名志愿者为正在湘雅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念信。这封慰问信和500元人民币现金是医院送给每位震区伤员的礼物。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北协和、南湘雅”。创建于1958年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的奋斗,半个世纪的凯歌。如今的湘雅二医院,古典红楼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处处散发着现代化医院的气息与活力。这个从昔日荒郊野岭诞生的小院落而今已成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医疗城和国内学科最齐全、湖南省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并创造出一连串奇迹:从508张床位的初始规模到实际开放床位近3000张;从800人次的日门诊量到突破6000多人次;从普通病房到集多功能一体化的宾馆式病房;从普通外科手术到多器官联合移植……她以自己高歌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着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用累累硕果谱写了一曲曲美丽的奋斗之歌。
以人为本 造就人才大方阵
人才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依托和载体。拥有一批德才兼备、创新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技术人才,是加快医院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兴院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湘雅二医院的历届领导层都将人才视为医院的命脉,把人才资源作为医院的第一资源,并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渠道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使医院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用人机制。
在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刘伏友看来,医生这一职业不能“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和制度约束,加快人才的成长。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科学术带头人,医院在制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3-2010年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等多项制度的基础上,还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如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定期考核评估,优胜劣汰。由于措施得力,现在,该院已形成多层级的学科带头人梯队,95℅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留学经验,56.3%的学科带头人拥有博士学位,50岁以下的学科带头人达到57.6%。
为了掌握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方法,医院还每年拨出重金资助中、青年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出国留学。从1980年至今,该院共有346人出国(境)留学达3个月以上,近年每年均有40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出国留学、访问。不仅这些人中的90%以上都已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而且越来越多的“海龟”也慕名而至,如心血管病专家赵小平,耳鼻喉专家谢鼎华,肾脏病专家刘伏友,血管外科专家舒畅,血液科专家张广森、皮肤性病专家陆前进等一大批学科带头人,都是地道的“海龟”派。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始终瞄准医学发展和市场前沿,吸引、培养和用好了人才,湘雅二医院逐渐形成了人才螺旋上升的良好格局。截至2008年9月,该院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42人、博士306人、硕士417人、博士生导师7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跨世纪人才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芙蓉学者2人。这支实力强劲的精英队伍,为湘雅二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5月27日,湖南青年志愿者为住在湘雅二医院的四川震区伤员理发。目前,湖南已接收四川地震灾区伤员507名。中新社发 刘双双 摄
5月25日,长沙朝阳二小学生谢创(左)为正在湘雅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送上鲜花,祝福她早日康复。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技无止境 科研创新显优势
一台手术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是否拥有精湛的医术。通过不断探索与潜心钻研,湘雅二医院的医疗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癔症诱导疗法和中国第一个精神卫生系,并主持制定了中国精神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诊断标准,60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到70年代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钙磷代谢平衡实验室,80年代中国大陆首例异体供胚试管婴儿在这里诞生……在半个世纪的航程中,湘雅二医院如一艘开足马力的“劲帆”,一直驶在医学界的前列。
作为中国获准开展器官移植项目最多的医院之一,湘雅二医院较早开展了肾脏、肝脏、心脏、心肺、胰肾、肝肾联合等多种器官移植。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美,许多濒临绝境的患者开始在这里重新找回了生的希望。2003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处于“艾森曼格综合症”终末期的郑长贵已是一个濒死的绝症人。但当年9月,在接受了该院的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后,郑长贵不仅重获新生,饮食起居如同常人,毫无收入来源的他还被院方安排在图书馆工作至今。据介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症”终末期惟一有效的方法,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特大型手术,至今全世界接受此类手术患者不足3000例,即使在发达国家,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年存活率也不是很多。郑长贵是目前我国成功接受此类手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的病例。
医院还建有国内一流的新生儿监护系统。该系统曾成功救治出生时仅800克的婴儿和胎龄仅25周的超超早产儿,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仅为9.5‰,大大低于住院新生儿死亡率20‰的国际质控标准。因为医术的精湛,该院还成为国际SOS中心合作医院和国家、省部级干部定点保健单位,承担着南方多个省市的国际救援任务和中央、地方领导的保健任务。
湘雅二医院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之高的医技水平,离不开其学科建设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医院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重点学科, 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医院还陆续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和400余项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并连续获得20项“八五”、“九五”、“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主持和参与了1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先后至少有五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由该院牵头的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不仅曾获得精神卫生学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其培养的研究生等高级人才也居全国之首。
5月25日,一次针对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高规格”会诊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由于灾区伤员病情的特殊性,此次会诊云集了该院多个学科的近50名权威专家、教授及科室负责人,并请来了几名退休多年的骨科、心理学科泰斗。40余名震区伤员于24日抵达该院接受救治。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5月27日,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夏家辉院士、在医药界颇有影响的周宏灏院士到湘雅二医院看望入住在这里的四川震区伤员,并进行会诊,对治疗方案提出建议。中新社发 白祖偕 摄
博施济众 仁术爱心真情意
医乃仁术,以德至上。秉承生命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湘雅二医院始终把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作为己任,以博爱仁慈的胸怀救赎苍生,服务大众。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医院先后派出下乡义诊、医疗扶贫、基层带教、灾区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队30多批次,对老少边穷地区多家县级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进村入户为农民群众开展查病治病、健康教育及保健服务。
2007年1月下旬,在湘西凤凰县阿拉营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农民产妇麻小青,因患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症,剖腹产后血压很低,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地开展下乡医疗服务的湘雅二医院妇产科医师陈建林,立即组织抢救,终于将她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如果不是在家门口遇到这么好的医师,她恐怕早就没救了,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救命之恩啊!”看到老婆苏醒了,麻小青的丈夫紧紧地拉着陈医师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包括陈建林在内,湘雅二医院先后派出了妇产科、骨科、小儿科等农村亟需科室的12名高学历高年资医生,在阿拉营镇卫生院进行了长达3年的下乡医疗服务。在那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除了以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治病人,还通过多种形式的临床带教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协助院长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医疗制度,使卫生院管理逐步规范。看到这里的医疗卫生基础十分薄弱,医院还想方设法为卫生院捐赠了多功能监护仪、X光机、多媒体电教设备等一批急需的医疗器械,使这里的医疗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许多在湘雅二医院的帮助下结束了多年病痛折磨的当地老百姓,也会时常用送来几个鸡蛋、一块腊肉,或背上一篓橘子、纳一双鞋等方式来表达对医生们的无限感激。
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部属大型综合性名牌医院,湘雅二医院缘何对下乡医疗如此重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全社会普遍关心。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大医院理应发挥好人才、技术等优势,特别是紧密结合国家和省里开展的有关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动,切实抓好医疗下乡服务,努力让农民患者在家门口看好病。”医院党委书记刘伏友解释说。
除了支援农村医疗,湘雅二医院还承担了大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措施果断、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创造了无数的医疗奇迹。在“非典”、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该院医护人员总是第一时间站在最前线,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抗击洪水和冰雪灾害的战场,更是随处可见湘雅二医院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身影。
在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中,湘雅二医院举全院之力展开了艰苦的“大会战”。从5月14日到6月26日,医院先后派出4支综合医疗队、1支血液净化医疗队、1支青年志愿者医疗队、3支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1支感染医疗队等共14批47人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为了支援灾区,医院身患晚期癌症的退休护士黄小平竟然瞒着家人,偷偷订下机票,拔掉了仍埋在体内用作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毅然赶赴灾区。“由于病痛的折磨,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到灾区去,那里需要我,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做我想做的事,因为他们也是我的亲人,这就算我给党组织交纳的‘特殊党费’吧。”在给自己至亲的信中,黄小平如此写道。
像黄小平一样,湘雅二医院的1400余名戴着燕尾帽的白衣天使们秉承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道、博爱和奉献的崇高信念,筑起了一道道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