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字当头 实现三个百分百
中南大学积极探索民族班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9日 作者:李浩鸣 通讯员 邓晓丽 李媛
“感谢学校为我做的一切,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学校!”2008年11月30日,在中南大学切实做好西藏、新疆民族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会上,该校参加CCTV杯英语演讲获湖南省二等奖、新疆民族班英语0603班学生热依拉如是说。
中南大学从2001年开办新疆民族班,2003年开办西藏民族班。现有西藏民族班学生65人,新疆民族班学生132人。截至2008年7月,该校已毕业的4届新疆民族班学生就业率达96.3%,已毕业的两届西藏民族班学生实现了就业率100%、回家乡工作率100%和就业满意率100%。
实现“三个百分百”,是中南大学“细”字当头,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新途径的最佳体现。2008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专门批示,对中南大学有关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细微处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南大学通过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情况,激励少数民族毕业生树立理想,立志建设西部、回报社会。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西部的发展情况,2008年10月,在新疆工作的新疆班学生巴拉提、在拉萨工作的西藏班学生格桑次仁等3名校友与中南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远程视频交流,介绍回家乡就业的前景,帮助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树立到家乡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该校对民族班学生在社会实践项目资助、社团活动等方面也给予政策倾斜。2008年,校团委把西藏学生扎西顿珠申请的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西藏、四川部分藏区农区基本医疗服务体制公平性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新疆民族班学生耿丽君在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连续两年暑假组织同学到西柏坡进行“构建和谐新农村”社会调查和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再小的事也要细致地办
对民族班学生平等对待、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是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的基础。中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教授介绍,学校成立了由两位校领导担任组长,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领导小组。相关学院也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小组。学校逐步形成了“纵(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网络)横(学工部—教务处—后勤集团—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上(学校)下(学院)互动”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良好机制。
鉴于少数民族学生易于与本地区、本民族教师沟通的特点,该校积极吸纳少数民族教师参与日常事务管理。新疆民族班学生的“知心姐姐”、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古丽拜天深有感触地说:“2003年入学时我在火车上被盗,是学校帮我渡过了难关,在冬天来临前还给我发了一件粉红色的棉袄。当晚,我和宿舍其他的同学感动得哭了。现在我也要为民族班同学更好地服务。”
探索学习 就业新途径细中见长
一般来说,民族班学生的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感觉吃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南大学民族班学生的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实行单独开课、单独考试。
为了更好地帮助民族班学生提高成绩,学校安排优秀生与民族班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民族班学生不仅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同学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该校信息院计算机0503班班长孙士杰在与藏族学生索朗罗布“结对子”的过程中,努力改变其低迷、畏难的学习状态,帮助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孙士杰的帮助,索朗罗布说:“孙士杰挺好的,他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现在不旷课了,也很想去听讲座。”
由于民族班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汉语水平普遍较差,针对这一特点,中南大学安排普通话好的学生为民族班学生突击提高,并鼓励他们参加演讲比赛、HSK考试,同时还鼓励他们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对西藏地方政府加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密切民族班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确保每一位民族班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岗位。 《科学时报》 (2009-1-6 B3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