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发挥人才技术优势 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来源:新华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作者:黄兴华
新华社长沙4月29日电(记者黄兴华)中南大学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5个。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形成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
我国是铝资源短缺、资源品位很低的国家,但铝在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中南大学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动员和组织全行业学术界的力量,搭建了“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的重大项目平台,通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找到利用本国资源、采用节能的方式生产氧化铝和纯铝的新方法。专家称,此举为有效利用占我国铝土矿资源80%的低品位矿开辟了有效途径,可使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的保证年限从10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全国铝行业还可年节约用电134亿千瓦时。
中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等十大门类。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起以“学”为基础、“研”为中介、“产”为目标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了大学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中南大学通过做大做强“学科性公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依托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创建的公司制创新组织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100多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连续6年来产值翻番,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100强企业。公司每年为6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实战创新平台,为200多名本科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公司创新业务已拓展到无人/有人直升机的高端制造领域。
作为国家办在湖南的一所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始终坚持以湖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长效合作与服务机制。在促进湖南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方面,学校围绕湘江、环洞庭湖污染治理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攻关。牵头承担国家中长期规划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为湖南“十一五”重金属镉、砷减排和湘江水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行技术支撑。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说,“学校着力培养既满足眼前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需要,又能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证。”
中南大学始终坚持主动服务行业、强调学用一致,打造以授业为基础、以创业为主导、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国家经济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仅以服务湖南,担当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库”为例,2006年以来,中南大学在湖南招收全日制本科生6500人,为湖南输送95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为湖南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先后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培养26名企业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