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当“红娘” 博士团开良方
中南大学社会实践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5日 作者:刘柱 罗桢 本报记者 洪克非
国庆节前,总投资近500万元的有色金属企业分析检测中心研究中心大楼在湖南省永兴县落成,分析检测人员经中南大学党员博士科技调研服务团培训后也已上岗就位。这始于中南大学博士团的动议。
2007年以来,中南大学团委组织的党员博士科技调研服务团在永兴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有效助推该县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被称为“中国银都”的湖南永兴县,事实上当地少有银矿,更谈不上储量。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百姓依靠祖传的工艺,以作坊式企业起家,从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料)中提炼白银。全县60多万人口中,3万人从事跟金银冶炼有关的产业。全县的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1999年起,这里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产地,也是我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起步于传统工艺的当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科技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产业规模过小。当地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开始琢磨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的方法。中南大学团委书记张宝介绍说,2007年开始,学校团委牵线搭桥当“红娘”,联系党员博士科技调研服务团与地方企业接触,进行技术指导,取得了相当成效。这一情况引起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
2009年年初以来,中共永兴县委书记陈方敏三次慕名拜访中南大学,双方就共建有色金属科技创新平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达成协议,并付诸实施。今年暑假,中南大学博士服务团的一份特别暑假作业——3份近20万字的调研报告,对永兴县最希望建设的科技服务平台和分析检测中心进行了详尽规划。调研报告得到高度肯定,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调研期间,博士团带去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剂,手把手地指导当地企业员工使用;从事有色金属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的东莞市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曹喜平,得到中南大学教授、资源循环利用专家郭学益的循环利用技术支持,已与永兴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数千万元建设高效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示范性生产线;博士团一行还为永兴意水铅业有限公司拟订了详尽的贵金属回收方案,仅此一项,可为公司每年新增产值近千万元。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军说:“校团委牵线搭桥当‘红娘’,助推县域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一方面响应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号召,为富民强省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党员博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增长才干,搞产学研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