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修远耕耘路,芬芳盈满桃李园
--中南大学辅导员丁红珊事迹材料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5日 作者:--
一、个人简历 丁红珊,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8月生,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学制办公室主任。1993年12月起开始从事中南大学辅导员工作2009年担任湘雅医学院长学制32个班(886人)辅导员。二、工作情况 (一)育人路上的前行者 1、坚守体现本色 十六年前,丁红珊是重点高中的中学教师,后来转行到湘雅医院成为了一名机关干部,工作轻松,待遇丰厚。教书育人是她的理想和追求,考虑再三,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岗位,毅然申请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当一名年级辅导员,这样的选择令很多人疑惑不解。几年之后,一家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医疗机构又聘请她担任职业经理人,抛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丁红珊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辅导员。在她的心里,教书育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任何金钱和物质都无法衡量的。面对着繁琐的工作、家人的埋怨、微薄的收入,她从不退缩、动摇,年复一年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十几年来,她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大学生辅导员、卫生部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她说:"坚定信念,坚持理想,一定能从平凡中得到快乐。" 2、尽心成就使命 丁红珊率先启动了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的课程,为每一位学生度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存档后定期检查和督促实施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就业恐慌,毕业恐惧"的心理,她主动与全国多家医院联系,背着学生的就业资料的不厌其烦的推荐,多年来,涉足大半个中国几百家医院。毕业前夕,对就业的难点也是焦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她更是给予最大的关注,她和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五次以上,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因劳累过度几次晕倒。这种尽心尽力全身投入也得到了回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九九级的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找到了满意的岗位,因此她被评为省级就业指导先进个人。 3、关注因为责任 丁红珊将"关注、关爱、关怀"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工作各个环节,将"爱心、细心、责任心"作为服务学生的核心。 曾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后各组新家,相互推卸抚养义务,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一米七几的身高只有九十多斤。一次,丁红珊在去学校的路上,看到他精神恍惚、面色苍白,便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这个学生回校途中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正发着高烧,说话细若游丝。她意识到疾病的严重,立即扶他去医院,还未走到急症室门口,他就晕倒在地。经医生诊断,他患有结膜炎、腹膜炎、胸膜炎等多种疾病,必须马上抢救,但要支付大额的医疗费。丁红珊立即押下自己的工作证,并请医生全力抢救,接着在保险公司、医院、校领导、学生处和一些企业之间来回奔走,为该学生募集医疗费用,连下三次病危通知。为了配合治疗,丁红珊马不停蹄的找到该生的父母,谁知父母一见面就吵架,丁红珊一次次和他们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父母被感动了,终于在儿子面前握手言和。半年后,该生顺利出院,全家特地送了一块匾给丁红珊,上面写道:"恩师难忘"。 (二)大爱无言的奉献者 1、危急关头,她为学生坚强守护 "丁老师爱学生、爱学生工作",这是她身边的人对她的概括。危急关头,她弱小的身躯像一座大山挡在学生前面。2001年1月深夜二点,九九级女生所住的公寓顶层水箱的水浮球坏了,大水如瀑布般从楼上倾泻而下,每间寝室被大水浸满冰凉的地板,墙上四周插座形成的电弧伴着火石电光在"滋滋"作响。整栋楼的女生在梦中惊醒,陷入极度恐慌中。丁红珊接到学生惊慌而绝望的求救电话,立即起身冒着寒风奔向女生宿舍,她顾不得自己的安危,冲进宿舍,穿过一道道水帘,连跑带爬地奔上了六楼,果断拉下了电闸。断电后,整个宿舍楼陷入一片漆黑,求救声、哭泣声、叫喊声混杂着门窗的撞击声,场面极其混乱,有些同学甚至想跳楼逃生。丁红珊敞开嗓门大喊:"大家不要慌、不要乱,丁老师在,我们手牵手走下楼去!"她立即组织女生中的学生干部,有序地疏散了全部女生,并紧急决定把这些女生暂时安排到男生宿舍压惊。闻讯赶来的学工部部长,看到此情此景,哽咽着说"学校和家长感谢你啊!"。 2、关键时刻,她把母爱留给学生 丁红珊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承诺,用牺牲和奉献创造了十六年年级管理 "零事故"的安全记录,她所带四个年级均为省级优秀班级、校级优秀年级、红旗团委、优秀党支部,各项成绩在中南大学名列前茅。 一天深夜,她带着感冒高烧的女儿刚从急症室回家,就接到了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她的女儿在岳阳实习因为考研就业的压力,加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妥而对人生绝望。在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后,她给朋友打了最后一个电话,之后,药力发作,昏倒在床,命悬一线。丁红珊立即与岳阳方面的院总值班、科教科、保卫科、学生骨干联系,并即刻动身赶往数百里外的岳阳市。这时,女儿抬起烧得通红的小脸,眼泪汪汪的看着她:"妈妈,你不能不去吗?"看着仍在病中挣扎的女儿,做母亲的心如刀割,但她轻声对女儿说:"如果妈妈不去,有一个妈妈可能会失去她的女儿。"女儿懂事地说了一声:"妈妈,我不怕,你去吧。"凌晨四点她赶到医院,赢得了抢救学生的最佳时机。第二天,当阳光照进病房的时候,学生醒来了,她抱着丁红珊老师痛哭,那场面就像是真的母女。也正是这份博大的"母爱 "将她与学生们的心紧紧相联。 (三)工作岗位的领航者 1.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树立辅导员全新形象 丁红珊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在工作的部署和策划中注重文化的含量,尤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她提出了"培植文化品牌, 把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实"的主题,主持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为了培育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成功创建了中南大学"医德医风德育建设基地";为了让学生了解百年湘雅历史完成重走湘雅路的长征;为了传承湘雅文化举办了 "湘雅时代人物说湘雅"访谈节目;为了弘扬湘雅精神承办了纪念张孝骞诞辰110周年等系列活动,校领导评价这些活动"创造了中南大学校园文化的精品"。而她在各种活动中尽显才华,她总是有高屋建瓴的思想视野,独具匠心的文化品位,点石成金的艺术创意,这一切构成了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中,她渐渐地成为了青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 2.适应医学发展特点,提升辅导员教育水平 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长学制是个很特殊的专业。一个"长"字,就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学生覆盖范围广,学生分布在中南大学各校区;再一个就是学生年龄跨度大,刚刚进校的新同学也许比他们的师哥师姐小七八岁。而且,长学制汇聚了每年高考各省最优秀的学生。学生素质高,思路活,能力强,这是优点,但也是管理难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知识层次,丁红珊老师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已经37岁,既有工作压力又有家庭压力的中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丁红珊老师凭着湘女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并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通过华师大研究生的系统理论学习,她觉得要学以致用,对目前棘手的互联网成瘾症学生,进行了脱瘾尝试,她以辅导员、骨干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为主体,以疏导、预防、陪护、监控为手段,以脱敏、刺激、氛围、药物为调节,成功地使9位同学从心理上脱瘾,这不仅挽救了本人,同时也极大的减少其他学生感染的可能性,她的这些做法多次被兄弟院校邀请进行讲座。
三、获奖情况
2008: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 2009: 2008-2009年度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