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该如何迈向高水平
来源:健康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作者:周智广
研究型医院建设不仅是大型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保持优势、避免受围的战略举措。
从国际上来看,高水平的、顶尖的医院自身都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像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他们以临床为基础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临床水平,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都通过研究来实现,这样一种良性互动,使他们永远走在最前列。从国内来看,创新型国家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而这要靠研究、靠成果。为此,我们着力建设研究型医院。主要做法是:
储备复合型人才
创建研究型医院必须坚持管理创新,突出医疗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不断培养和凝聚大批临床技术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创建研究型医院必须坚持学科支撑,我们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持续引领本领域技术进步的优势学科,不仅成为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术知名度的重要窗口和医院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还要打造能够不断创造出标志性成果,能够与国际一流学科接轨的临床特色学科、研究型学科及优势学科群。
此外,创建研究型医院必须坚持服务临床,要按照“围绕临床搞研究,科研成果为临床”、“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水平,应用研究对接国家重大需要”的目的要求,通过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不断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提升信息化建设
我们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继续优化流程。医院通过推出诊疗一卡通和银医健康卡,大大缩短了看病就医等候时间。我院还将在住院信息系统与门诊信息系统、全院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信息化建设助推研究型医院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将高年资的医生派往一线值班,弥补医疗质量短板;充实医疗例会的内容,客观分析每月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经验教训。
改善医院服务。医院通过医疗工作“社会开放日”,将手术治疗、特殊诊疗过程向社会开放,形成医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设立“流动服务医疗质量投诉站”和“流动纠纷调解站”,将医疗矛盾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重大风险手术谈话制度实行以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
实现人才“梯级培养”
大型公立医院应该将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医改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实现“分级而治”,而在人才培养和指导方面,也应该体现“梯级培养”,大型公立医院主要培养自己和三级医院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市级医院为县级医院培养人才,县级医院为乡镇卫生院培训人才。而研究型医院正是适应培养高层次医学骨干人才的目标而被提出的。研究型医院的人才培养重点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创新思维“植入”学生的大脑中,最终使学生成为临床和科研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湖南地处内陆的省份,在“天时”、“地利”等方面显然不如北京、上海以及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要打造国际知名医院,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请进来”,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要与最高水平进行交流,寻求与知名大学附属医院、知名医院的合作,向他们学习。当然国内也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值得学习,但是对于国外相对先进的方面,我们应该直接与一流水平对话,通过学科与学科、医院与医院之间对接,以最快速度获取新知识,由我们来做“二传手”,而不是从“二传手”那里去学,做“三传”、“四传”。另一方面要“走出去”。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人员互访,选拔优秀人才、中青年后备人才出国留学,创造更多的途径让大家“走出去”,为医院的持续发展、为自主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紧抓科研不放手
根据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要求,我院将围绕临床搞科研,搞好科研为临床,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程,打造高水平医疗中心。把临床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研究的手段加以解决,着力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充分发挥区域疑难杂症救治中心的作用。我们还应加强医改研究,加强对国内外医药卫生体制的研究,加强对国家各项医改政策的研究,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各项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实践,推进医改。同时,还要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先行先试,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自觉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思考者和实践者。
(本报记者颜秋雨 通讯员王玉林整理)
健康报管理导刊2011-03-04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93464&cat=093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