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创医学进步 推进千亿内镜装备国产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作者:段菁华 翟登高 胡蓉
●15年来,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积极推动国产内镜与微创设备、内镜消毒设备、内镜图像信息设备、无机材料和纳米生物材料研制内镜器材等,成绩斐然。
●年耗960亿内镜微创与消毒设备82%依靠进口,急需扩大国产量,规范内镜公司产品质量行业评价标准。
●创建15个内镜微创专业委员会,凝心成就我国百名世界一流内镜微创医师。
●世界医学外科的重大革命:从传统体表切开手术→非切开经内镜微创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微创手术,是医理工高技术融合成就。
●第3届世界(第21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第21次世界内镜博览会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将于2011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近20年来,在国家卫生部、科技部、教育部的领导与支持下,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联络全国多专科内镜微创医学团队,励精图治,凝心聚力,构建了我国内镜微创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成就了医、理、工结合的内镜微创医学新领域,创建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和15个内镜微创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创建了330家卫生部内镜微创考培基地,全国医疗机构的97万名内镜医技人员将培训考试执证上岗,将形成内镜微创医疗、科研、贸易体系。中心现已联合多家公司研发生产内镜和微创手术设备、内镜图像信息处理设备、消毒设备、机器人内镜,已达到我国年耗960亿元总量的18%。目前,大部分是进口产品占有,原因是我国生产量跟不上医疗市场需求。
2009年,世界多国内镜微创医学团队,在香港创建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我国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协会主席。同年12月,在香港召开了“第1届世界(第19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1500多名世界各国医学、工学、理学的医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大会。2010年10月在澳门召开了“第2届世界(第20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2300多名世界各地国际一流内镜微创大师和医师参加了大会。
第3届世界(第21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第21次世界内镜博览会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将于2011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同时在美国、乌克兰、日本召开卫星视频大会。
2010年9月17日,科技部国科外批字(2010)0475号《批准证书》批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张阳德任首席代表,业务范围:有关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及世界各国内镜医师和学术机构进行内镜行业医师交流及合作方面的联络工作。
培训考试执证上岗,为内镜微创医师办保险维权
为减轻医师心理压力,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聘请了法律顾问与保险公司,根据内镜微创医师技术特点和中国医疗环境,为内镜微创执业医师设计了《中国内镜医师责任保险条款》,使内镜微创医师的权益获得了保障与维护。这是我国保险公司首次介入医师保险领域,为中国医师个人受理医师执业保险,实现了医院、医师、患者三方受益。
加大国产内镜微创和消毒设备、图像处理设备生产量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内镜微创器械产业逐步发展,属于新时期的新兴产业。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内镜医学研究院联络有关公司,展开了内镜微创设备、器械、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随着国家科研实力的增强,我国先后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手术器械产品,如内窥镜、自动缝合器、微创整容器械等。其中部分内窥镜及设备产品已经达到甚至领先国外同类产品。
内镜微创医疗诊治工作需要大量的内镜、微创器械、图像处理、自动诊断、信息分析、内镜的消毒专用设备,有专门统计需年耗960亿元人民币。由于我国对该类产品都是小规模生产,国家对此类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少。目前,我国生产的内镜微创医疗设备、器材市场占有率约18%,国内医院使用的内镜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外多家公司生产,各专科设备使用缺乏兼容性,行业内亦无通用质量标准。各专科成套购置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情况较为普遍,也不利于设备管理。 我国急需规范内镜微创设备生产公司的产品质量行业评价标准
当务之急,需结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对内镜及微创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标准、质量检测评价系统、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解决厂家不一、标准各异、配件不通用等弊端。大力扶持国内内镜微创设备的生产与研发,调整行业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调整投资和利用外资政策,加速我国内镜及微创医疗器械产业升级。通过生产基地,将高校(研究中心)与企业、市场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速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实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就具有国际影响与价值的中国内镜微创设备、器械品牌。要在我国创建“内镜装备与消毒专业委员会”,成为内镜装备制造的行业组织。
研制内镜下自荧光诊断结肠早癌设备
近年来,国际上利用“生物组织自体荧光特性”来提高早癌诊断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非常活跃。用于大肠癌诊断的仪器产品问世,但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自1990年开始,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就已经开展自体荧光内镜的研制,并成功地研制一体化的“大肠自体荧光光谱与图像检测处理系统”,克服了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实时智能处理软件实现了快速的荧光光谱与图像智能判断,具有快速、无损及灵敏度、准确度高等优点,达到光学活检的目的。已由国家科技部赠送相应产品给古巴用于临床研究。
413万字卫生部医管司统编教材《内镜微创学》
2000年,国家卫生部视听教材——《消化道内窥镜》编著摄制完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出版。2001年,张阳德等126位世界多国的各专科内镜微创专家,编著出版了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多专科全国统一的规范教材——《内镜学》(320万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上述基础上,2011年1月,张阳德等297位国内外各专科内镜微创医理工专家,又编著出版了第二版《内镜微创学》(413万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审编的——全国统一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的培训和考试教材。
已故国家卫生部部长、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专家陈敏章教授,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先驱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将消化内镜技术引进我国。1983年担任我国第一个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
多年来,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先后成功举办了近20期内镜学习班和两次大型国际会议,3000余名消化内镜医生接受培训。
2007年3月30日,“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和全国首家“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同时挂牌成立。
中南大学和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原湖南医科大学)张阳德教授,以肝胆肠外科疾病的内镜微创外科治疗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了“湘雅医院胆道镜结石治疗中心”、“结肠镜息肉切除治疗室”。从1983年开始,他带领助手开始了胆道内镜下取胆石、经结肠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高频电治疗肝癌。
他注重医学、理学、工学结合,在我国率先开展胆结石微爆破碎石、内镜下直肠癌局部切除、内镜下脾切除、隔离肝灌注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肝癌、肠癌早期诊治、结肠镜检前中药清洁肠道、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的研制等。
1987年,张阳德教授首创“经胆道镜下微爆破碎肝胆管内嵌顿结石技术”。1990年,他引进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992年开展内镜下脾切除术,1994年开展经内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留肛门手术。2009年,他带领团队与韩国医学专家合作,成功实施经自然腔道内镜下无疤痕切除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现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主席、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主席、中国科技部批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协和医科大学鲁重美教授,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等胃肠道肿瘤、肝胆和胰腺疾病,肠内营养有较深入研究。现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副主席、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副主席、消化科内镜主席。
北京大学敖英芳教授在关节镜微创外科治疗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关节镜微创外科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现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副主席、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副主席、骨关节内镜主席。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医学多专科内镜微创团队创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20年来,我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张阳德教授率领其医、教、研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专科内镜微创医师,共同推动我国内镜微创医学事业的发展。
1990年12月,由张阳德、陆星华、鲁重美、凌奇荷、刘恕等教授,联络我国多专科内镜微创专家,在北京中共中央组织部招待所,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内镜大会”,时任卫生部部长、消化内镜专家陈敏章教授、中组部胡建华等领导出席了首届大会。300多位中国多专科内镜医师、内镜工程师首次聚会,推进了医学内镜理论研究和临床新技术开发。
1994年,张阳德教授创建了我国以内镜下手术治疗为特色的科教医机构——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至今,该中心已完成几万例内镜下手术。
至2010年,共召开了20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并于2009年、2010年分别在我国香港、澳门召开第一、第二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2009年与世界多国多专科内镜微创医学机构、协会、著名医师联合创建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
多国、多专科、多名与内镜相关的国际医学大师在大会上进行学术演讲或手术演示,全球逾千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展示了医、理、工多学科融合在内镜和微创领域的高技术成就,与会代表就推进世界医学内镜与微创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探讨统一规范的内镜医学技术培训和考试标准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在澳门召开的《第2届世界(第20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100多国际一流的内镜微创医师出席了大会演讲。2300多代表参加大会。本届大会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国内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两届盛会不仅对两岸四地医学交流产生了积极并深远的影响,更进一步弘扬了华人医师的出色医疗水平,提升了华人医师的国际社会声望与地位。
科技日报 2011-03-08第04版:专题报道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1-03/08/content_9467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