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有个对病人极好的左医生”

来源:健康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作者:颜秋雨 伍西明 文 慧

只要是左晓霞的病人,手里都有她的手机号码。“病人有事问我,我接个电话不碍事,却能免得他们大老远地跑来。”风湿科病人“穷多富少”,从湘西大山走出来、下放过农村的左晓霞知道病人的不易。


左晓霞: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常委,中华风湿病学学会湖南分会主任委员。

对病人来说,每次复查都是一次感动

患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亮亮来自湖南省嘉禾县农村。父亲背着他来看病时,只带了1000元钱。左晓霞让父子俩在医院附近找了个10元钱一天的招待所住下,隔几天来看一次门诊,用最经济的药物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亮亮的病好起来了,现在跟随父亲在广州东莞读书。左晓霞像惦记自己的孩子一样,常常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

2009年,30多岁的辛某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结核和颅内隐球菌感染,治疗难度很大,治疗周期漫长,需要花上数十万元。考虑到辛某家境贫寒,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左晓霞总是尽量用经济药、可报销的药,半年花费几万元就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对辛某来说,每次复查都是一次感动。

13岁的小佳来自浏阳,被诊断为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左晓霞认为他的狼疮指标正处在活动期,需要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家人一听药物的副作用就吓坏了,怕治坏孩子,转诊到北京一家大医院,却发现医生开的药也是环磷酰胺,于是又返回接受了左晓霞的方案。小佳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他母亲用报纸包了一沓钱放在医生办公桌上,说:“左医生,我儿子就交给你了。”左晓霞和这位母亲像朋友一样长谈了许久,钱最终如数退还。

一位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农村老妇,为了感谢左晓霞,第一次来复查时带了绿豆,第二次带着鸡蛋,第三次提着橘子。前两次左晓霞都婉言谢绝了,第三次病人含着眼泪说:“你就忍心让我把这么重的一袋橘子提回去?”左晓霞实在没办法,破例收下了,但坚持塞给老妇50元钱。

左晓霞觉得,病人为开药专门跑一趟医院不容易,便常常垫钱买好药寄过去。有时,她还要到贫困病人家中看病。一次,一位刚做完髋关节置换的红斑狼疮患者出院后出现发热,打电话向她咨询。左晓霞建议病人来门诊做检查,但家属表示家里太困难,病人刚动完手术,上医院要租车,划不来,开点药就行了。为了准确判断病情,左晓霞下班后打车到病人家中,抽来血液标本到医院检验,给病人制订好治疗方案。

解除病人痛苦的意义远大于填补医学空白

左晓霞生于湘西保靖县一个教师家庭,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让她毅然选择了她认为最崇高的职业——医生。1983年,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左晓霞成为一名普通的肾脏内科医生。

1990年,左晓霞的导师、湘雅医院大内科主任孙明教授看到风湿科很有发展前景,将她送到上海专门进修风湿科。进修回来,她开始和导师一起看风湿病专科门诊。尽管当时的门诊一周仅一次,病人也不是很多,但看到风湿病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却找不到真正的病因,左晓霞的心就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1996年,左晓霞赴美国得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1999年,她毅然回国,用3年时间将新创建的风湿科门诊量从每月400来人增加到近2000人次。从筹建湖南省首个风湿科,当时只有5名医生,几张病床还是和肾脏科共用,发展到现在,50张病床都满足不了病人的需要。病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堪的痛苦时常刺激着左晓霞,让她攒着一股劲儿直面学科上的空白地带,攻克了风湿病学科的不少“禁区”。

一名38岁的女病人长期不明原因地腹痛,痛起来连杜冷丁都止不住。求诊了国内多家著名医院,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看了个遍,胃镜、肠镜、抽血化验等检查一样不落,就是没个确诊结果。一些医院曾诊断为神经功能紊乱,这让病人背负起沉重的思想包袱。经过多科会诊并翻阅各种资料,左晓霞发现这不是神经功能紊乱,而是红斑狼疮的消化道表现。对症治疗后,病人的腹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像这样长期没个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左晓霞诊断了百余例,包括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以截瘫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无肌炎性皮肌炎、以心脏损害为主的白塞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及大动脉炎等。这些疑难杂症的成功诊治,让左晓霞在业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也使风湿科成为内科疑难病人最常选择的科室。

很快,“湘雅有个对病人极好的左医生”一说在风湿病患者中广为流传。有好几次,病人租车带着一车人来找左医生看病,最多的一次竟来了20多个病人。河南、贵州、云南、深圳、广西、内蒙等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也是数不胜数。在左晓霞看来,尽最大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其意义远比填补医学空白更重要。

这里不像医院,而是患者之家

医生不是万能的,左晓霞清醒地认识到疾病的多样性、复杂性,但她总觉得任何病人都应当尽力去帮助。不像某些学科,疾病常表现在某一脏器上,风湿性疾病往往关系全身。如诊断干燥综合征离不开眼科与口腔科知识,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后续治疗则离不开骨科及康复科,一些患者合并严重的感染必须和感染科联合治疗。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春节,一名15岁的女孩高热不退、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到医院的时候已处于深度昏迷中,医生初步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生命垂危,死亡率接近100%,其他医生都认为再治疗下去只是耗时间。左晓霞不忍心放弃。她整夜整夜地查找资料,最终确认女孩患的是红斑狼疮合并TTP,并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几天后,病人明显好转,各项生命指标不断上升。现在,女孩已经顺利考上大学。

红斑狼疮女患者怀孕生子一直备受争议,几乎成为禁忌。但左晓霞潜心研究,10年里帮助60多名红斑狼疮患者平安分娩,喜得健康宝宝。她不单纯为病人治病,还从心理上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她组织成立狼疮患者病友会,每月定期开展联谊活动。一位患者谈到她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里不像医院,而是患者之家。”

下午本来5时半下班,左晓霞经常要延迟到7时。有时碰上出差,她总是连夜赶回来。有一次去北京出差,早上7:40下的火车,8:10她就穿上了白大褂开始看门诊。她说:“病人是因为信任我才来看我的门诊,随便取消门诊不好。”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学术会,左晓霞却连长城、故宫、东方明珠都没有游览过,每次都掐好时间,为的是不影响门诊和病房查房。她自我安慰道:“留点遗憾也好,等空闲下来,我带家人和孩子一块去吧。”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