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苗”四步曲
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座谈会专家代表一席谈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作者:--
编者按
7月7日,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与光明日报社在湖北武汉联合召开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发表讲话(发言摘要见本报7月15日16版)。本版今日集汇与会专家学者及大学生代表的发言摘要,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工作的生动实践与学理指导,为创新大学生典型培育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步“好苗优苗”:寻找身边榜样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我们处在一个需要典型的时代。优秀典型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时代的呼声,洋溢着时代的风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空前变革推动着社会现实和观念多样化进程急速而又深广的发展。一个社会越是走向多样化,越需要高扬主旋律,越需要强化主导性的社会价值体系,越需要承载着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文化的英雄楷模。“一”与“多”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现实要求,不仅体现在整个社会价值领域,也体现在大学校园里,体现在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曲建武: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体,其中有很多优秀人物。我们发掘大学生典型,一是通过三好学生、大学生道德楷模、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及标兵等分类评选,为优秀大学生的不断涌现提供平台;二是通过校内公示,既实现评选活动的选拔功能,又发挥其教育功能;三是通过网络投票,使评选活动充分体现师生意愿,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评选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省内高校先后出现三次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我们及时指导学校处理善后,同时搜集整理牺牲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先进事迹,作出表彰决定,号召全省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步 “良田沃土”:创新方法载体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坚持“全员培育”,构建形成了涵盖个人典型、团队典型、社团典型三个层次,以“理想与成才”报告团、优秀学生“四个百人团队”、先进学生社团为三项主要载体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全员培育体系,在全校学生中选拔科研创新、立志从教、社会实践、全面发展、自立自强、见义勇为等6个方面的优秀代表;组建优秀学生党员百人团队、优秀学业学生百人团队、优秀学生干部百人团队、师魂先锋百人团队;遴选出红烛志愿者协会、三农学社等10个群众基础较好的先进社团,以项目制形式拉动学生社团进行自我提升。经过长期探索,学校构建了以个人典型为点、以团队典型为线、以社团典型为面的学生典型培育的网状体系,营造了人人学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军:中南大学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中培育大学生典型,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使大学生在认同校园文化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将主题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如法学院学生贺青自己编制了内容详尽的“个人学习简报”,撰写了见解独到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八记”,创建了全国首个大学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主题学习网站。学校努力将项目建设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先进典型的培育提供了优越条件。例如,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海星,在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程中,通过获得项目资助、培训辅导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此外,学校还在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动中培育大学生典型,创建了“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院士报告会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育、活动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联动,实施“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使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优秀典型。
第三步 “生根开花”:营造良好氛围
曲建武:学生典型的先进事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好素材。我们通过网络宣传,汇编《青春无悔》(一、二)、《感动青春》等书籍,以举行巡回报告等方式培育、宣传大学生典型。同时,我们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开展“千名模范进校园”活动,遴选1000名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先进模范人物走进大学校园,与学生班级结成“对子”,得到了积极响应。
杨晓慧:我们始终坚持营造典型教育的良好氛围。每年新生入学时邀请优秀校友向新生作报告,毕业离校前,请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全体学生作报告,使先进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在典型“接力”过程中代代相传。学校还将历届“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的典型事迹编辑成书,作为新生必读教材;并结合他们的汇报录制个人专题成长纪录片,在网络上推出,全校两万学生人均点击20余次。放飞理想、成才报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东师校园深入品读、反复传唱的主旋律。
第四步“百花竞放”:形成长效机制
侯慧君:中财依托经常性的评选活动强化示范性,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促使学生去主动、自觉地效仿先进典型。“榜样中财”评选与“凡星中财”评选着眼点都在于通过增强先进典型本身的易接受性和易模仿性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去践行榜样行为。我们利用精心准备的颁奖典礼强化先进典型培育活动的唤起功能与激励功能。一是精心确定颁奖嘉宾,通过邀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姝威等社会知名人士与公众人物担当颁奖嘉宾,增强相关奖项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二是把握“当场揭晓”的颁奖效果,评选活动所有奖项的获奖名单确定后严格保密,使得学生对颁奖典礼本身充满了期待,进而会去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先进典型人物所具备的特质和行为模式。三是注重颁奖典礼形式的设计,把校园文化因素引入颁奖典礼,并通过现场连线采访等穿插情节,改变评优颁奖活动在学生中“刻板”、“生硬”的印象,增强榜样评选在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与亲和力。
曲建武:先进典型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并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为此,我们加大培育工作力度,构建了优秀学生典型得到及时激励、不断成长的机制:一是隆重表彰,举办表彰大会、颁奖仪式、颁奖晚会,隆重表彰优秀大学生及其先进集体,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红色考察,组织获奖学生及其辅导员,赴革命摇篮井冈山、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等地学习考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也给优秀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提供了条件。三是跟进培养,受到表彰、成为典型不是终点,而是优秀学生成长的又一个起点。对于受到表彰的每一位优秀学生,我们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培养。沈阳工程学院学生于川孝敬病母,被评为首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我们会同学校在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还加强思想政治上的培养。经过三年多的培养,于川同学不仅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评为2010辽宁省教育年度人物,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2日 16 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7/22/nw.D110000gmrb_20110722_1-16.htm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