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校长:刘路可称领域内“大师”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 作者:李浩鸣 成舸 刘思雨 尹文秀

近日,因大学讲师不教课被网友称实行“最激进改革”的中南大学再传出“惊人”消息:该校年仅22岁的学生刘路凭借攻克困扰国际数理逻辑界17年之久的“西塔潘猜想”,被一举破格擢升为教授级研究员。这也成为该校改革的最新注脚。

中南大学此举有何深意?体现了何种高校深化改革与人才培养、成长理念?就此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日前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

“大师”与年龄无关

“西塔潘猜想”已提出17年,国际上很多人试图去解决,但无人成功。得知刘路成功后,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系主任Denis Hirschfeldt致信刘路:“我和其他许多人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而努力,但16年来未取得成功。现在这个问题被你解决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威斯康星大学的同行则称刘路的论证“非常完美,非常简明,为反推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记者面前引述国际同行评价时,张尧学毫不掩饰溢美之词:“你能说年龄小就不能算大师吗?这与年龄无关。”他表示,刘路解决了世界数学难题,得到了世界公认,其研究水准已超过一些美国教授的水平。这足以说明:在数理逻辑这一领域,年仅22岁的刘路已跻身国际一流研究者行列,从某种程度上讲,已可称得上是该领域的“大师”。

张尧学说,很多人在思考“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刘路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刘路的学业成绩其实并不算好,他在数学科学和计算技术学院的200余名学生中,成绩仅是中等。但他对数理逻辑的兴趣十分浓厚,从初中时即开始研究数论。进入大学后,已经开始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具备了非常强的科研能力。

“这并不是一味的‘坚持’就够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张尧学认为,人的才能不可能全面,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刘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钻研数理逻辑本身就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觉得这样很“幸福”。

不耽误创造力黄金期

国际通行的科研规律表明:人的创造性最旺盛的时期是在35至40岁之前。张尧学对此深表赞同,“在35岁、40岁之前,学校帮青年教师把管理和教学任务砍掉,把时间给他,专心研究,就是让他把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这正是中南大学正在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要义所在。据张尧学介绍,刚进入该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担任副教授之前,只要不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都应将从事教学的时间大大压缩,专心致志于科研。中南大学则将为青年人才提供包括第一笔科研经费、尽可能多的出国交流机会,以及20万到100万不等的住房补助等多项支持,为青年人才专心从事科研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刘路今后的科研道路,张尧学代表校方表示,学校未对刘路今后的科研方向作出限定。中南大学正准备在刘路所在的数学学院成立一个数学交叉研究中心,针对应用学科与数学结合的交叉领域,开展新兴的、创新性的研究工作。而这些研究方向并不是人为设定的。

“如果我们现在就限定,刘路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那就是学术行政化了。”张尧学强调,中南大学不主张学术行政化。学校所能做的,就是创造平台、提供服务,为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场所,让研究人员的思想得以自由驰骋和碰撞。

据了解,这一举措并非只针对刘路而设。中南大学正在试行“大部制”改革,即在学系-学院之上,成立“虚实结合”的学部,将相近学科的基础教学和科研进行整合,打破学科越分越多、越分越细的局面。张尧学对记者表示,“我们探索大部制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学院的管理体制,在需要基础的时候更宽基础,在需要专业的时候更加专业,让不同学科能交叉、融合,为孕育更多杰出青年人才创造土壤。”他认为,大学不是懒人的温床,也不是养老的地方。大学应该成为年轻人创新梦想飞翔的舞台。

最大可能创造人才空间

谈到中南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绩效考核时,张尧学认为,当前国内通行的“计件式考核”机制与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应更宽松。中南大学正在针对人才考核推出特殊的机制。比如对一些研究员的考核,不是以一年为期,而是设置三至五年甚至是更长的年限,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

“如果青年人才可以研究出成果,我们高兴;如果他们没有取得成绩,我们也不会责怪他们。”张尧学如是说。

张尧学坦言,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必须分类指导,控制一个总体比例。他举例说,假设学校有一千位教授和研究员,不能有五百位都去做这种不考核的研究,而只有少部分真正有兴趣的人做这种不考核的探索工作。“比如刘路,哪怕十年不考核他,相信他也能在数学领域里,坚持每天都在探索和研究。”

“我们想通过刘路这件事告诉全社会:中南大学是一所开放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高校。中南大学愿意为优秀的、杰出的青年人才提供所需要的事业发展平台和必要保障,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使其在最富创造力的时间里,从事所喜爱的科学研究,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理想。”张尧学表示。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到底能不能培养出大师?这个问题自然不是一个刘路便可解答。但中南大学显然在传递一个新的信息,即在充足的平台、经费和时间保障下,以兴趣为主导,去从事有益的研究工作,只要努力,不懈坚持,一定有效果,并得到社会承认。张尧学强调:“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才,能从刘路身上看到这个希望。”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2-03-23 A1 要闻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647.s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