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欧阳友权:科技为媒 文化为魂 产业为用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作者:程祥

日前“2012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在北京市朝阳区规划艺术馆隆重召开。中南大学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认为,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是科学技术的内在灵魂,这两者的结合必须要以生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广大消费者为基础;以面向市场需求,不断转化提升为根本途径,这样才能让文化和可以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科技的发展要根植于文化沃土

科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但是科学技术又不仅仅是工具,还是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因为科技的动因是文化,科技的最终指向还是文化。科学技术以它具有的应用技术帮助人类认识自然,创造财富,改善我们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

然而对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发展科技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膨胀物欲?欧阳友权认为这是为了追求一种生命的完美,不是物对于人的占有,而是人驾驭物的一种自信和自由。

欧阳友权提出,我们要从自然界当中获得认识世界的能力,获得更大的自由。“我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合规定与合目的的统一,决定科技发展的文化指向。另外一个是高技术与高人文的相依相生”欧阳友权说。

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还有一个苹果是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成就了苹果品牌。有关苹果的隐喻是科技也是文化,更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来改变世界的语言,让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原始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社会的数字文明。“所以我说,科技发展是有文化指向的,学理上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欧阳友权说。

科技让文化更加精彩

文化与科技是互动关联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精神的纽带。文化和科技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不同的侧面,这两者携手共进,才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基本的保证。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科技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为文化有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以认识世界为前提的,而要认识世界,把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依靠科学的技术。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文化一次次的变革,使我们的文化业态变革也不断的形成。“比如说19世纪后半期开始有了留声机,摄影术,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激光照排,CD等等的技术发明,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音响业、音像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这不是科技推动文化进步的一种表现吗?”欧阳友权说。

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让我们见识到了技术和文化创意联姻的巨大魅力,引发了全世界3D电影的浪潮。“《泰坦尼克号》从中国圈了十多亿,第一次到中国来圈了二十多亿,这次圈了十几亿,凭的是什么”,欧阳友权说:“科技固然是重要的,故事题材也十分吸引人,但也只有制片方将拍摄技术和故事情节发展犹记地结合在一起,才创造了这么一个巨大产业的《泰坦尼克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高新技术,它创造的是一种联袂双赢的格局,一旦失去科技的支撑,很多文化创作可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很难形成规模走向市场。

文化让科技更具魅力

“从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发展会深刻地影响科技的发展、传播和应用,没有文化的提升,科技难以获得发展的土壤或者应用的空间”欧阳友权说。

如果一种科学技术没有承载文化的内容,不管产品多么完美也只是一个躯壳。以苹果手机为例,Iphone5上市第一天就卖了200多万台,这其中高科技的硬件配置起到了基础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它里面包含的文化意义。“乔布斯先生是把他当成一种艺术品来设计,以艺术家苛刻、完美的眼光来要求他自己的作品。最后乔布斯成功了,他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赏。所以当消费者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艺术的光环就一直笼罩在这部手机上,这就会让消费者体验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会让自己感觉用了Iphone手机自己的艺术品位有所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有所提升”欧阳友权说。

所以说科技让文化更加精彩,文化让科技更具魅力,科技承载着文化的发展成果,文化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方向,所以说这两者是关联而又互动的。

科技为媒 文化为魂 产业为用

欧阳友权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最后落脚点还是要落到产业上,落到社会服务上来,这两条腿必须扎根于产业的大地才有根基。“我们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也好,还是让科技注入文化的灵魂也好,科技的翅膀和文化的灵魂最终都要通过特定的产品、产业来实现”欧阳友权说:“如果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拉动产业的引擎,产业在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种内源性的动力,所以我说科技为媒,文化为魂,产业为用,三者互为表里,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欧阳友权认为文化、科技、产业的具体融合途径就是面向需求、促进转化、推进提升。 所谓面向需求,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都要以国家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消费需求是我们产业能够落地,能够有市场,能够成为品牌的一个基本导向因素,面向消费需求是文化科技融合的社会责任。

促进转化,就是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的产品和社会的生产力,具有科技创新性的这些成果,它应该从科研单位研究部门来到生产部门,创造新产品,改进新工艺,提高新效率,最终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这才是文化与科技最关键的一点。我们国家从自然科学领域来说,我们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973计划,国防军工一系列科研任务,大学、科研院所积累了很多成果和专利,大量的文化创意来自文化人,这些都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力,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产业创新力。比如说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广场,水晶石的影像,这些都是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高的文化创意含量有机的结合。

推进提升,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创新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在起步期主要做传统资源,比如说我们的娱乐休闲业、文化旅游业等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应该让自身增加科技含量,同时要向新兴的数字媒体,手机、网络、游戏,因为这些代表高新科技的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ulture/gd/201209/26/t20120926_23716118.s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