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获取最新 “心的救星”,把中国血管外科事业推向世界

——访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舒畅教授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 作者:刘志学

前不久,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第25届国际血管联盟大会上,经过国际血管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giology,IUA)委员们两天的激烈讨论,现任国际血管联盟主席Roberto Simkin教授宣布了IUA2012-2014年度新一届委员会成员,舒畅教授正式当选为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由此,舒畅教授成为此次亚洲地区唯一的该机构副主席成员。

据记者了解,国际血管联盟始创于1954年,联盟以血管外科医师为主导,旨在传播和推动血管相关科学的发展,是国际上血管相关科学领域最权威最重要的机构,目前拥有来自73个国家的注册会员,每两年一次大会和选举,定期在世界各地举办学术会议,每届均有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血管外科医师参会。在这届国际血管联盟大会上,担任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湖南省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的舒畅教授作为中国血管外科医师的代表,以《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Combined with Assistant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 involving Aortic Arch(腔内手术联合辅助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为题,作大会报告,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中国血管外科学者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上的最新进展和现状,博得了与会专家由衷的赞叹。

实际上,早在1998年,舒畅教授就受邀在第18届国际血管联盟大会上作学术报道并获得大会青年学者的最高奖励,此后又多次应邀参会进行专题演讲,于2010年当选为国际血管联盟委员,而在当时,国内血管外科学界仅有两位学者获此殊荣。

“心的救星”只身千里解危症

在血管外科领域,舒畅教授并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位学者。他凭着自己卓越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内也享有“心的救星”的盛誉。

舒畅教授缘何被患者誉为“心的救星”呢?让我们回顾他无数次“千里走单骑”,拯救患者生命于“生死一线间”中的一则往事,就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终极答案”了——

2011年11月14日上午10时。长沙黄花机场出发层1号门。身着牛仔裤、休闲西服,背着一个挎包的舒畅教授即将登机赶往西北某高校。他手里拎着的一个纸盒中,装着此行救命的重要器械——钛金属Greenfild下腔静脉滤过器。

舒畅教授这次匆匆出诊,是为了抢救一名命悬一线的19岁年轻生命。在此之前的11月11日零凌晨,正在西北某高校体育专业就读的一位湘籍学子突感呼吸困难,心跳急促,被寝室同学急送当地最好的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经药物治疗,略有缓解。12日夜,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医院全力抢救,未见效果。学生家长被告知:所有能用的药、能采取的措施都上了,医院已经尽力了。因为肺栓塞是指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肌体缺氧的病理状态,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此病死亡率高达30%,与肿瘤、心脏病同居死因的前三位。

舒畅教授第一次接到求助电话时,刚刚在广西南宁走下手术台,准备登机返回湖南衡阳,那里还有一台手术等着他。他在电话里听完病情介绍,当即给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此病凶险,随时可取人性命;二是必须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阻断血栓再次脱落到肺动脉,抢救患者;三要尽早手术,越快越好。

第二次接到求助电话时,舒畅教授正在衡阳的手术台上,当他听说当地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时,遂当机立断地建议医院和患者就近从北京请专家赴西北实施手术。但这个建议因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搁浅了,于是,舒畅教授第三次接到了求助电话,而当时,他已经在从衡阳返回长沙的高铁上了。仔细了解了病人的现状后,他在火车上决定,立即亲赴西北,抢救这位19岁的孩子。

在此期间,分别得到消息的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乃正以及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领导等,分别致电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周智广、院长周胜华,请医院大力支持,挽救生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为舒畅教授调整了第二天的专家门诊和原定的三台手术,好使舒畅教授能够“脱身”,赴西北“救危”。

舒畅教授乘坐的客机在当天的12时15分落地后,他来不及用中餐,便直奔医院。在奔赴医院的车上,便分秒必争地不停用电话与医院手术室沟通,部署术前准备。抵达医院后,舒畅教授径直来到患者的病床前,仔细察看临床症状。患者上着呼吸机,心率150,呼吸频率38,但血氧饱和度仅80,血气分析结果患者严重的I型呼吸衰竭,再看CT检查和血管造影结果,四根肺动脉血管,被栓子堵死了三根,病情异常严重,随时危及生命!

随后,舒畅与早已等候多时的当地医院呼吸科主任、副主任、介入室主任以及全体当班医生紧急会诊,详细分析了患者病情和拟采取的抢救措施,并扼要介绍了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合肺动脉植管溶栓术抢救肺栓塞病人的原理、作用以及手术方案,得到了当地医生的充分信任与肯定。

14时30分,患者被推进介入室。在当地十余名医生的观摩下,一台教科书般的手术在舒畅教授灵巧的手下进行:从股静脉穿入,利用导管将药物尿激酶直接送达肺血管栓塞处用于溶栓,再在下腔静脉内植入伞型滤器,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再次进入肺血管。CT摄影机以每10分钟四张照片的速度记录下手术的全过程。

15时19分,手术圆满成功。监护仪显示,患者各项指标趋于好转,转危为安。临离开医院前,舒畅教授又仔细交代了后续抗凝治疗、用药、术后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注意事项。

在返回长沙的路上,舒畅教授的手机响个不停,他也在电话里安排着次日的手术:“第二天一连6台,而且全是大手术……”舒畅教授回忆这件往事时,声音低缓地说。

当晚,舒畅教授在长沙走出飞机时,接到了患者家长的短信:“……现在的指标越来越好,心跳110次/分,氧饱和在减少氧输入量后95%以上……”他长舒了一口气,走进了深夜的万家灯火里……

这只是舒畅教授一次普通的出诊经历,但对他来说,这样“千里解困”的工作片段,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就这个病例而言,患者送给舒畅教授的“心的救星”的“心”字,已经包含了更广阔的外延——已经不仅仅是指生理学上专指的“心脏”了,还包括更为丰富的内涵……

“杰出教授”海外救治高危患者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随着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在短短的几年内,舒畅教授便受邀赴意大利、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地手术演示及会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50余次,被耶鲁、斯坦福等国际一流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在无数次远赴海外进行会诊及手术演示的经历中,舒畅教授回忆了距采访时间最近的两次往事——

2011年9月1日至4日,舒畅教授应邀前往菲律宾进行学术访问和手术演示,成功为两名高危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受到当了地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舒畅教授介绍说:“实际上,多年以来,菲律宾政府不断加大医疗投入,首都马尼拉各大医院都拥有高质量的医疗专业人员和设施,但该国腔内血管外科起步相对较晚,之前曾多次邀请欧美专家进行手术会诊及演示。而随着我国血管外科尤其是腔内血管治疗在国际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及医疗中心开始邀请我国血管外科专家进行学术报告、手术演示。在那次出国会诊的一个月前,菲律宾的Cardinal Santos医疗中心和St.Luke医院分别接诊了两名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但均因瘤体巨大、解剖条件差而难以行常规手术治疗……”

于是,鉴于我国血管外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菲律宾的医院向舒畅教授发出邀请并寄送了两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舒畅教授在进行认真的评估分析后,决定应邀赶赴菲律宾,去实施手术。

抵达菲律宾之后,舒畅教授与当地医院的血管外科及胸心外科专家一起讨论了手术方案,凭借着丰富的大血管病治疗经验,利用覆膜支架腔内技术成功地为两位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造影显示瘤体完全被隔绝封闭,而且每台手术时间均未超过2小时,这让在场同台的菲律宾专家惊叹不已:“这简直是艺术,你不仅为我们完成了高难度手术,还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演示和讲解了手术过程,你这种精神令我们敬佩。”

舒畅教授着重强调说:“这次手术演示所采用的腔内支架系统,均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产品。这意味着我们打破了在国际市场上该类产品长期被欧美各大公司垄断的局面,这说明无论从人才技术水平方面,还是医疗器材工业水平,我国血管外科都已经走在了国际的最前列。”

那次手术演示结束后,舒畅教授又应邀参加了St.Luke医院特别举办的圆桌会议,向当地专家介绍大血管疾病的救治经验及复杂性病变的处理方法,难以置信的病例数、高超的手术技术、流利的英语再一次征服了参会的专家同行。他们希望舒畅教授能再次造访菲律宾,进行学术报告和手术演示,分享他的经验。

这次“跨国出诊”一年后的2012年10月17日,舒畅教授又奔赴印度尼西亚,成功抢救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样在当地同行间引起了轰动。

当时,印度尼西亚Semarang市RS.Telogorejo医院急诊收治了一名大动脉即将破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命危在旦夕,而当地医院对此类危重病人缺乏抢救经验。经多方寻访,致电中国血管外科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舒畅教授,请求火速赶赴印尼进行会诊并实施手术。

舒畅教授于10月16日抵达印尼后,立即与当地医生一起研究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评估手术风险及处理策略,并决定于次日实施腔内腹膜支架修复手术。

Semarang市及周边医院众多专科医生闻知中国专家将采用腔内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这一消息后,竞相赶往RS.Telogorejo医院,现场观摩学习。

在那次手术过程中,造影发现患者主动脉弓降部巨大破口,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舒畅教授立即采用覆膜支架,按术前既定方案顺利封堵破口,使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看到中国医生随机处置的这例手术获得完美的效果后,现场医生一齐起身,鼓掌喝彩!

RS.Telogorejo医院手术部主任Imeida Tandiyo博士由衷感叹:中国与印尼同为亚洲国家,但中国血管外科发展如此迅速,中国专家的技术和经验是东南亚地区所缺少,而急需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舒畅教授主持的那次手术,也使RS.Telogorejo医院深切感受到湘雅二医院在血管外科诊疗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一流的国际水准,当即提出派出医师前去湘雅二医院学习深造。舒畅教授欣然表示:愿与世界业内同行共同探讨和分享血管外科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建立本学科领域国际间的医疗合作与培训关系,促进学科发展,造福于患者。

实际上,在舒畅教授等专家学术力量的影响下,仅在近一两年内,便有土耳其、俄罗斯及新加坡等地医院也派进修医生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培训。而且,在近些年来,以舒畅教授领衔的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国际交流、学界声誉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据了解,舒畅教授在治愈大量本地血管疾病患者的同时,在国内,曾应邀飞赴20多个省市,180多家医院实施手术;在海外,曾应邀飞赴意大利、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家实施手术,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同行的赞誉。在被患者奉为“心的救星”的同时,2012年1月,舒畅教授荣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授予“杰出教授”的崇高荣誉……

“湘雅名医”致力学术交流与发展

2012年10月24日上午,中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舒畅、卢光琇等30位专家获得首届“湘雅名医”称号。舒畅教授就是凭着“心的救星”这一患者赋予的、也是他最为珍视的荣誉,与3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一起,登上“湘雅名医”荣誉榜的。

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舒畅教授等30为荣获“湘雅名医”的专家、学者们,除了得到临床资源配置、科研条件配套、团队建设等政策支持外,每人还将获得100万元研究经费的鼎力资助。这笔经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此外,各附属医院将在临床资源配置、科研条件配套、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对舒畅教授等名医们予以重点支持。

另据了解,2012年7月初,中南大学下发了《中南大学“湘雅名医”工程实施办法》,正式启动首届“湘雅名医”的评选工作。根据评选办法,“湘雅名医”的参评者必须具有主任医师、临床教授专业技术职务,2011年1月1日前在岗,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且规定,参评者应完成规定的临床医疗工作量,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医疗技术、具有突出的解决疑难危重病例能力,医疗水平和成就要获得校内专家和国内同行专家认可。后经医院海选、校外专家函评、校内外专家现场评审、校内公示等多个程序,到了10月份,中南大学校务会议通过最终审核,认定舒畅教授等首届30位“湘雅名医”入选名单。被患者誉为“心的救星”、曾多次驰援海外救治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舒畅教授等早已名扬海内外的知名专家悉数在列。

“心的救星”、“杰出教授”、“湘雅名医”等等来自各方面的荣誉,并没有让淡泊名利的舒畅教授多当回事,他照例在国内、国外行色匆匆地“千里走单骑”、“万里走单骑”,解救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然而,几乎昼夜都在为了患者忙碌着的舒畅教授,在亲自赶赴国内国外的各家医院,向同行们传授、交流学术所获的同时,还一直致力于通过学术会议,进行该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在2012年9月21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上,舒畅教授即出任了组织委员会主席和执行主席,并主持了当天的开幕式。

据舒畅教授介绍,这次学术盛会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湖南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学组委员及来自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域的千余名顶级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湖南省大血管疾病外科及微创介入诊疗中心主任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湖南省医学会会长刘家望教授,中南大学副校长田勇泉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王玉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胜华教授等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原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主席、纽约大学Professor Frank Veith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以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等全国各大医院的的血管外科主任、专家教授以及湖南省医学会、中南大学的领导专家共同出席了会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及国内各大医院的顶级专家学者相继做了精彩报告。

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国内外血管外科界精英齐聚一堂的学术盛会上,舒畅教授所作的“大血管疾病及微创治疗技术的前沿发展”的专题学术报告,成为该届大会关注的焦点。舒畅教授在报告中主张“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过度,即用最小的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未来的手术创伤将越来越小”。对此,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最有影响力的行业权威Frank Veith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用几个“吃惊”来形容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速度。

回顾那次会议时,舒畅教授说:“两年一届的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是目前我国血管外科界唯一的国家级学术会议。本届会议全面展示了两年来我国血管外科的成果,力图促进创新性思维与方法的产生,这将对我国血管外科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

就在舒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前不久,他又接到前美国血管外科主席Frank Veith教授的邀请,在每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大会“Veith Meeting”上做大会报告(“Veith Meeting”是美国血管外科学界最具国际影响的大会——记者注);而在他当选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之后,现任主席Roberto Simkin教授在给舒教授的贺词中说:“他将成为把中国血管外科事业推向国际的杰出使者!”

——这一由衷的赞誉,也许是对舒畅教授为国内国际血管外科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的中肯评价……

专家简介

舒畅,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系美国斯坦福大学血管外科中心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Englewood Hospital of MT Sinai 医学院、St. Clare Hospital of Franciscan Health System以及耶鲁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the National Delegate of the I.U.A)、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理事,湖南省临床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等。兼任《中华生物医学工程》等十多家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及期刊审稿人。是湖南省和长沙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考核专家。2007年获“中国医师奖”及“影响湖南、感动星城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08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获“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杰出教授”称号。在国内外SCI、CSCD、Medlin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7篇(SCI 12篇),主编《血管外科临床解剖学》,参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等多部专著。主持国家教育部回国人员科技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项,获国家专利三项,国际血管联盟大会奖、湖南医学科技奖、湖南科技进步奖、中南大学医疗成果奖等科技成果类奖项十余项。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03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CY201303003.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