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舒畅:“云端医生”的手眼身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作者:李伦娥 李松

2011年9月15日,菲律宾马尼拉一家医院的手术室,舒畅(中)进行会诊并演示主动脉腔内手术。

人物小档案 舒畅,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

18年前,年轻的舒畅选择血管外科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夹层”这一说,“许多猝死者,找不出原因,其实就是这个病”。这个病要么不得,要得就来势凶猛。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排球名将海曼等,都是因这个病而去世的。文献报告显示,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而大部分人病前少有先兆。

舒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做的就是这救人命悬一线的手术。10多年来,已飞赴6个国家和国内的20多个省份的200多家医院,成功救治2000多人。在血管支架手术中,他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烟囱”和“开窗”技术,完成全国第一例腹膜外联合开胸切除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全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手术。

手:“指尖上的灵动”

与舒畅面对面坐定,首先注意到的,是他那双手。

手腕搁在桌沿边,十指随意轻绕,白皙、修长、骨节刚劲,很有男人味儿,保养之好,使人嫉妒。

更令人肃然的是,2000多条垂危的生命曾在这双手下起死回生。

记者赞道:“这双手就是为手术刀而生的。”舒畅笑而言他:“《卖油翁》里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话题就从这双手开始。

4岁时,这双手就握着羊毫开始练习书法。启蒙老师是邻家大爷——国民党将军,黄埔八期毕业生,《毛选》四卷中提到的人物罗绍南。初次见面,罗将军拉着小舒畅的手仔细打量:“这手能干大事,先练书法吧!”于是,舒畅在他的指导下临帖描红,小手天天残留着墨渍。随着舒畅笔法精进,没多久,罗将军自感力不胜任,另一位邻居——题写“甘长顺”店名牌匾的本埠书法大家胡慰曾接棒授徒。几十年后,长沙湘雅路一带的店铺,有的还挂着他做学生时题写的牌匾。

书法爱好一直保留至今,舒畅家中书房,设有文房四宝,偶尔闲时忍不住挥毫泼墨,比划一番。舒畅说:“练书法和做手术一样,需要平心、静气、凝神……”

可以想见,多年之后,当舒畅无数次精确地将导管和支架穿过患者脆弱的血管时,多少得益于“平心、静气、凝神”的书法童子功。

小学音乐老师看中了这双手,要他学习吹笛子,父亲不同意,理由是舒畅瘦小,吹奏对身体不好,老师说,那就拉二胡,“横竖不能埋没了这双手”。

不久,中央音乐学院一位教大提琴的教师下放到楚怡,也瞄上了这双手,舒畅又被选拔为学校乐团的大提琴手,3个月后,登台参加全国儿童文艺汇演。“每次5毛钱报酬外加一个面包,演遍了长沙大小剧场。”舒畅回忆着,不无得意。

除了书法、乐器,学校里的黑板报也出自舒畅灵巧之手,板书一丝不苟,报头、题图画得有模有样,以至于参加工作后,在湘雅医院协助外科主任吕新生教授编写《普通外科学》,洋洋七卷,数百万字的学术专著中的2000多幅插图,都是舒畅一笔一画手绘而成。

高考时,一心想为国家“做点大贡献”的舒畅,一腔热血,报考了军工院校的导弹专业。

“你这双手,不做外科大夫,可惜了!”生物老师常力源的一句话,完全改变了舒畅的人生,舒畅转而报考了湖南医科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从此,中国或许少了位导弹专家,而人间,多了一位妙手丹心、救人性命的白衣使者。

书法、琴弦、画笔、手术刀……都是指尖上的活儿。大学5年,舒畅的总成绩在前30名,而外科等需动手的科目,次次第一。

舒畅从不沾烟酒,他认为尼古丁和酒精会导致手术时手发抖。他解释:“手术中,导管和支架通过血管,穿到真腔还是假腔,要凭手感和经验来判断,时刻保持手的稳定灵活和敏锐的‘手感’,对血管外科医生非常重要。”他在荣获首届“湘雅名医”时发表感言说:“别人用嘴说话,我是用手说话,用手术刀挽救患者生命……”

妻子“数落”他:“家务活嘛,偶尔做一点,但从不洗碗,怕伤手。”

眼:“跳出井底看世界”

1989年7月,舒畅以全年级外科第一的优异成绩,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湘雅医院普外科,两年后攻读普外科硕士,1995年硕士毕业。

留在百年湘雅,从事的又是无数医学生梦寐以求的外科,做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跟着教授们查房、坐门诊……舒畅顺风顺水地走在他的行医路上,很是满足。直到1995年,刚晋升为主治医生的舒畅赴京出席了一个全国性普外科的学术会议,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在那次会上,舒畅遇到了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中国血管外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汪忠镐教授。

“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破裂”、“腔内隔绝术”……一连串闻所未闻的新发现病症以及前沿治疗术,让舒畅眼界大开。

“夹层动脉瘤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受损而变薄弱,高速高压的血流将薄弱的内膜和中膜撕开一个裂口,动脉血涌入其中,而累及胸主动脉甚至整个主动脉,它不是肿瘤,但它致死的凶险度却超过任何肿瘤。”汪忠镐耐心地向舒畅解释。

当时,湖南省乃至全国基本上只能开展静脉曲张等比较简单的血管手术,外表温文尔雅的舒畅,内心偏偏酷爱挑战。他决计报考汪忠镐的博士,主攻血管外科。

在汪忠镐门下,极其严格的科研训练和国际学科前沿知识的裹挟,使舒畅受益匪浅。

“那是我专业突飞猛进的一个时期,也是‘破壁’之前必须‘面壁’的寒窗岁月。”舒畅回忆道,每天经常只睡5小时,除了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就是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实验,有时半夜老师一个要资料的电话,舒畅得把几十本大部头原版书翻个遍,实验用的小动物和整箱的方便面,伴随着舒畅度过了充实而忙碌的360个漫漫长夜。

读书期间舒畅亲历的一件事,更让他深深触动。

一天,汪忠镐受到匈牙利驻华大使的邀请,去前门外全聚德赴宴,老师带上了舒畅。一进门,就见到两位长者走上前来迎接老师,他们正是12年前老师飞赴匈牙利同台手术的医生。那一刻,舒畅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苦读3年,舒畅以一篇3万多字的全英文论文《胸腹主动脉瘤杂交手术治疗》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由两名院士、7位博导组成的答辩委员们,在评语结尾特意加了四个大字:“人才难得”。

2001年,湘雅医学院把他送到世界血管外科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血管外科从事博士后研究,汪忠镐特别给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美国血管外科协会主席扎林斯(CK.Zarins)写信,请他指导舒畅的科研和临床学习。舒畅在实验室做着肺动脉高压和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在临床治疗上的一些见解向权威专家请教,这位中国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执着引起了扎林斯的注意,特许他进入病房,但条件是帮扎林斯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

几个月后,他成功地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大鼠腹主动脉瘤patch(补片)模型。扎林斯十分震撼,并再次破例,允许他参加临床手术的观摩和临床病例标本的采集。美国手术室的大门,第一次向中国学生打开,舒畅如饥似渴地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血管外科的前沿阵地搬到中国来”。

一年后,扎林斯再三挽留无果,舒畅执意归国。扎林斯致信汪忠镐院士:“你把最优秀的学生派到了我这里,Shu是表现最出色的博士后,他将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血管外科医生!”

回国10年,舒畅用骄人的临床业绩和学术成就验证了扎林斯的预言。10年间,这位当年渴望走进美国手术室的中国医生,已成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美国St.Clare医院,纽约大学Mt.Sinai医学院以及香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46岁的舒畅当选亚洲唯一的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

他不再是当年自嘲的“井底之蛙”,学术视野扩展到世界领域,学科前沿的每一步动向,都在他关注的视线之内。

2012年,舒畅再赴斯坦福,扎林斯教授由衷说道:“你现在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上远远超过我了。”

身:“千里单骑走天下”

2011年11月14日,记者随舒畅出诊,12小时全程跟踪采访,见证了他千里单骑,挽救生命的铁肩妙手。

当年11月13日,太原急电。一名19岁的大学生,突发急性肺栓塞,当地医院全力抢救,效果不显,患者命悬一线,求救湘雅二医院。

上午11时第一次急电舒畅,他在广西南宁,刚下手术台;14时,第二次电话,他已在衡阳的手术台上;19时,第三次电话,他已在返长沙的高铁上。

14日上午10点,舒畅直飞太原,记者随行。

中午12︰15分落地。来不及用中餐,舒畅直奔医院。

“你好!我是湘雅舒医生,我需要……请准备。”车上,舒畅不停地用电话与医院手术室沟通,部署术前准备。

紧急会诊后,14点30分,患者被推进介入室。在当地十余名医生的观摩下,一台教科书般的手术在舒畅灵巧的手中进行:从股静脉穿入,利用导管将药物尿激酶直接送达肺血管栓塞处,用于溶栓,再在下腔静脉内植入伞型滤器,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再次进入肺血管。CT摄影机以每10分钟4张照片的速度记录下手术的全过程。

15点19分,手术圆满成功。在交代后续抗凝治疗、用药、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注意事项后,舒畅赶往机场。

一路上,舒畅电话不停,他在安排次日的本院手术:“明天6台,全是大手术,晚上8点20还得飞北京,参加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评选答辩。”

晚上21点抵长沙,接太原消息:患者病情缓解,各项指标恢复中。

这是舒畅无数次救命之旅中的一次普通经历,10年来,舒畅除在所在医院完成大量手术外,还飞赴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外的共计200多家医院救人,被同事和媒体称为“云端医生”,舒畅说:“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各地飞。”

舒畅的同事李全明副教授告诉记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大都病情凶险,不能移动,所以舒畅教授常常只得千里走单骑。”

2004年,湖南某大型企业负责人在意大利商务考察时,突发主动脉夹层,生命垂危。舒畅临危受命,飞抵意大利,手术相当漂亮。仅仅60分钟,舒畅就对患者主动脉破裂处成功实施腔内微创修复,转入术后恢复病房。不料,一夜之间,形势急转直下。病房主任通知舒畅:病人血氧不好,胸腔有积液,已转入重症监护,你装的那个支架压迫了病人的气管,必须拆除。舒畅急懵了:怎么可能?我堵的是血管,怎么会压迫气管?拆除支架,病人还能活?面对盛气凌人的蓝眼珠,舒畅顽强地据理力争。血氧不好,复查!原来是护士操作失误。胸腔积液,抽验!结果是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在事实面前,那位意大利专家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心力交瘁的舒畅,见到从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推出来的患者,两人抱头痛哭。意大利28天,舒畅整整瘦了10斤。

2010年—2013年,舒畅先后应邀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3次赴印度尼西亚共做了9台救人手术,全部成功。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水平和中国医生的精湛技艺,震惊了东南亚。

归国10年,舒畅带领他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烟囱”技术微创修复累及弓部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完成了全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手术;全国第一例腹膜外联合开胸切除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全国第一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完成了中南地区第一例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中南地区第一例腹主动脉瘤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治疗术;湖南省第一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第一例主双股动脉搭桥术;第一例主动脉骑跨栓取栓术……他和他的团队以令人叹服的疑难手术量、门诊量、手术成功率、患者口碑,从异军突起到稳步领先,创造了中国血管外科界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舒畅不知疲倦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久负盛名的美国外科学年会、英国伦敦心血管年会、印尼全国外科学会年会主席台,以及世界各地学术讲坛之时,也标志着中国血管外科已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直接对话。

心:“不近佛者不为医”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留言簿上,记者看到这么一条病人留言:“我得了世界上最难治疗的疾病,但我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这条留言是写给舒畅的。

当时,病人脑部供血的两根颈动脉都出了问题,右颈动脉闭合,左颈动脉爆裂,如果不手术,病人肯定没救。舒畅切开动脉瘤,用手指压住喷血的颈动脉,迅速将颈动脉转流管成功插入破裂的颈动脉内恢复大脑血运。谁也没有计算过大脑缺血后,人的生命可以维持多久?而舒畅将患者失血的时间控制在短短的30秒内!这种复杂的病情在世界都属罕见。在动脉上开口子,如同挖大坝的“墙脚”,没有仁心,没有担当,没有为患者竭尽全力的医德医术,谁敢切下这么一刀?

这例手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血管外科史上传奇的一笔”。

导师汪忠镐院士评价:“舒畅最难能可贵的,还不是他的技术,而是他心里时时装着病人,心里有病人,他就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怎么也要把病人治好。”

2007年3月,湘雅二医院收治了一名女艾滋病人,病人因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已失血600多毫升,如不及时手术,其动脉瘤将随时破裂,危及生命。

“艾滋病人?”有人犹豫。

“艾滋病人也是人!这个手术我主刀。”舒畅果断下令。

两层隔离衣、两层手套、防护眼镜、鞋套,他领着手术组8名成员进入手术室。其间,病人果然血管爆裂,血喷涌出一米多高,舒畅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有的用手压出血口,有的给伤口消毒,有的轮流用手压住其动脉。整整6个小时的手术,湖南首名接受大手术的艾滋病人得救了,这也是全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手术。

术后,舒畅还亲手写了幅书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送到患者病床前,勉励她乐观生活。

2011年,一名患有马凡综合征的待产孕妇突发主动脉夹层,胎儿和孕妇命悬一线。

“这是两条命啊!”舒畅反复分析病例后,决定采用“烟囱”技术抢救患者。“烟囱”技术风险高、难度大,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只见少量报道,舒畅沉着冷静,精心手术,两个小时过去,孕妇转危为安,3天后,一名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采访中,舒畅向记者讲述着一个个病例,说实话,我们似懂非懂,但确实有一个感觉:好像不那么难呃。“其实每个手术前夜,我都睡不着。”他说,每个病例他都要反复研究影像资料,反复分析病情,手术时才能手疾眼快。

2010年春节,舒畅意外摔伤,右膝髌骨骨折,一辈子给人做手术的他第一次接受了手术治疗。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等着他的病人实在太多了。术后第七天,他又走上了手术台,因为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上十个小时。两个月后,右膝痛得无法弯曲的他,在同事劝说下进行了X光检查,结果发现体内用于固定骨折的C形钢钉完全移位,翻转了近180度。幸亏及时进行第二次手术,“否则就是瘸子教授了”,舒畅哈哈一笑。

追问:“每次出诊,都是要命的事,都是难啃的骨头,你就不怕万一失手,有损名声?尤其现在这个医患关系……”

舒畅沉思片刻,答非所问:“我老师的老师裘法祖说过一句话,不近佛者不为医。这句话记到了我骨子里,我理解,这个佛,就是慈悲、博爱和内心平静,想得太多,做不了良医。”

“我们听到的都是临危受命,手到病除,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有没有走麦城的时候?”采访最后,我们问道。“当然有!”舒畅掰起了指头:“那年云南一个老娭毑(长沙俚语,尊称老年妇女),今年一个朱嗲嗲(指老年男性)……无力回天,无力回天,医生不是神仙啊。”

舒畅毫不讳言,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医学技术无穷尽,每有无能之时,他非常难过,但同时也更坚定了他创新的决心。所以,他的下一步目标是,加紧时间培养新人,建设“杂交手术室”。

【手记】

三次采访:从盛夏到严冬

找舒畅真不那么容易,“不是在手术台”,就是在“飞往手术台的路上”。提前一周请他给半天采访时间,结果“缩水”为一个晚餐;赶往医院的路上,突然接到电话说他在云南做手术,可能赶不上飞机;掉头往回走,又接到电话说,紧赶慢赶终于坐上飞机了;结束医院的外围采访,匆忙赶往晚餐地,从机场自己驾车回来的他已等候了十几分钟,“昨天车就停在机场,当然快”,他说。

十几年了,“空中飞人”就这样四处救人。

想象中的世界知名外科专家,怎么着也是满头白发、满腹经纶,可是他那么年轻帅气,阳光俊朗,身形颀长,玉树临风。格子衬衫,牛仔裤,笑容温和,话语亲切,还是一口南方人中少有的标准普通话,“形象这么好,病人看到你、听你说话,手术没做,可能病就好了大半。”记者打趣,“那不可能,我的病人都是要命的。”他很认真地答话,完全不在一个话语体系。

边吃边谈,整整两个多小时,彼此都觉得意犹未尽。可电话已几次催促,“美国来的专家在等着,不好意思。”他一脸歉意。

只好再约第二次。

舒畅从医25年后转行挑战新的血管外科。他说,人身上的血管非常多,总长度加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主动脉就是这些血管中最重要、最主干的,直接承受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他这些年的主攻方向,就是这个大如黄瓜上的血管上的种种毛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髂股动脉病变、颈动脉疾病、下腔静脉疾病等大血管疾病。“这个大血管上出毛病,就像地下水管爆裂,不及时修补让其畅通,人很快就没了,死亡率非常高。”他打比方说。

舒畅,做的就是这救人命悬一线的手术。目前,能做同类手术的,全国有几家医院,而常常被请到国外的医生,舒畅次数最多,因为他不仅医术精湛,且英文交流无障碍。

为补充细节,11月26日,我们第三次采访,时间已从盛夏到了严冬。

之前的一天才从美国回来,一个学术会议,他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从美国飞长沙一万多公里,近20个小时,下了飞机,他直奔医院,做了3台手术才回家。采访的这一天,他还有5台手术一个会诊,还有例行的查房。一个病人术后有点问题,他拿出片子细细研究,一大群研究生围上来,他用英文流利地讲解、分析。

这样的日子,在他,是常态。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年12月14日第4版http://news.jyb.cn/high/gjrw/201312/t20131214_563375.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