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园地”为何可贵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作者:黄雄
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关切地与黄良生聊天
6月23日,父亲黄良生因头部、胸部皮下肿块住进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9病室。尚在北京学习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老人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却在病床上折磨,作为长子,我深深地为这些年忙于工作、未能照顾好老人而悔恨。
父亲在电话里告诉说,根据医生的安排,定于6月29日进行手术。也就是说,父亲还要在医院观察、等待一周的时间。医生和护士能把父亲照顾好吗?那几天,我无时无刻不为父亲在医院的生活、能否顺利手术早日康复而担忧。
“一忙完我就赶回长沙,陪着您做手术。”我在电话里跟父亲说。越是着急,越是不凑巧。因工作上没有处理完,我6月30日才能赶回长沙,医生在电话里宽慰我不要担心,由于病情原因,手术要推迟几天。
7月1日清晨7点30分,父亲进行了手术。对我来说,等待是那么的漫长,忍不住在走廊里踱步。护士长石赞华恰好路过,见到我焦心的模样,关切地问:“还没有出来吗?不要太担心,光麻醉就要1个多小时候呢。”
看着护士长和美的笑容,我想起了6床的病人周德田评价她的话:“人美,心灵更美,灿烂的笑容给了病人信心。”我想,石赞华撒播的温馨的笑,一份关心、一声问候,同样把安心传递给了家属。
手术进行了6个多小时才结束,看着主刀医生方加胜教授一脸的疲惫,我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
留意走廊上的“病室优质服务宣传栏”,许多病人家属已道出了我同样的心情。
宣传栏里“家属放心”一栏,贴着9张心形便条,江苏方飞权夫妇写道:“医生精湛的技术、和蔼的态度,护士细致的服务、和美的笑容,全体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这次来湘雅并非‘治疗之旅’,而是‘旅游之旅’,感谢你们!”
这是花钱也换不来的口碑啊!
问了几位护士得知,原来便签本就放在护士台上的小篮子内,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意取用,怎么用、写什么、是否贴进栏完全由患方决定。
仔细看,“护患沟通园地”占去了整个宣传栏三分之二的面积,这成了医院和患者交流的平台,“病人安心”、“护士用心”两个栏目里贴着十几张照片,既有护士工作状态的记录,又有病人与护士的合影。出于10多年的记者职业本能,我仔细查看了这些照片显然不是“摆拍”:照片里真诚的笑容和自然的亲近感无法造假。
石赞华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和谐、互动、理解、交流,护士用心,病人才能安心,家属才能放心。
7月2日清早,当我走进病房的时候,护师刘燕正一边跟父亲聊天,一边耐心地给他擦身子。父亲开心地笑着,似乎病痛已减轻了许多。看到这一幕,我深深感慨,没想到医院的护理工作这么细致。
这些天,小年轻的医护人员都亲密地喊我的父亲叫“爷爷”。刘燕腼腆地笑着说:“患者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由此,我想到这几年“医闹”、“伤医”新闻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一块社会“心病”。最近几个月,长沙市就发生了多起暴力伤医事件,这些敏感的社会话题时时刺痛着人们敏感的神经。
许多人认为,袭医事件的直接根源是凶手失去理智,违法使用暴力手段。但我却认为,互不信任、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领域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医患沟通不到位。
我想,建立和谐包容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并努力的课题。湘雅医院39病室,能让病人和家属安心,除了医院百年的辉煌历史和在多个领域难以取代的权威,更在于其努力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以积极的态度让患方欲求表达更加自由顺畅,这个“护患沟通园地”,就是双方信任和真情无比珍贵的见证。
“医患园地”里贴满了患者家属饱含感激之情的便签
宣传栏成为患者和医院信任、真情的珍贵见证
来源: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n/2014/0707/c14748-2524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