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励志篇 | 中南大学桂卫华:为国家搞技术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0日 作者:周丹 周承志

编者按:三尺讲台,诉不尽殷殷之情;四季晴雨,道不完拳拳之心……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为充分展现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爱国奋斗、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红网时刻新闻策划专题报道《老师,您好!》,与您一同感受山高水长的“先生之风”。

“为国家搞技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本着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桂卫华一直奋战在科研创新的最前线。

相关链接:科研篇 | 中南大学桂卫华:攻坚克难不“松口” 力攀学术界的“珠穆朗玛”

育人篇 | 中南大学桂卫华:孜孜不倦育人才 桃李满园为中华

红网时刻记者 周丹 通讯员 周承志 长沙报道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寄语青年学子:“国家的担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但是这个担当、这些大的目标,是靠我们每个人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实现的。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小的担当,通过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担当,最后汇聚成我们民族的担当,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他这份“为祖国担当”的使命感,从哪里来?

做个有担当的人 从小埋下“工业强国”的种子

1950年,桂卫华出生于湖北省一个铁路工人家庭。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63年。那时,桂卫华13岁,在襄阳五中读初中,寄宿。学校和家之间隔着一条江。那是个没有轮船、没有桥的年代,过江只能依靠小木筏。一张小木筏,坐上一二十个人,全靠老船工划桨。

每到周末放假时,桂卫华的心早飞回了家,可偏偏船行缓慢。他对船上的同伴抱怨道:“这木筏子太慢了,要半天才能过河。”老船工听闻此言,笑着说:“等将来你们长大了,造轮船,建大桥,就不用像我这么慢了。”

“造轮船,建大桥。”一次看似平常的对话,像一颗石子坠入湖底,在少年桂卫华的心上荡起了涟漪。

他后来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过河》的作文,“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一些事情,很了不起。我也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国家搞技术。”工业强国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在桂卫华的心中,深深扎根,默默生长,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这个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的朴素心愿,还与桂卫华成长路上所感受到的爱与温暖息息相关。

从工人再到学生 他停不住奋发深造的脚步

中学毕业后,桂卫华成为一名“知青”,被下放到湖北省谷城县。那时,国家正在修建从襄阳到重庆的铁路,桂卫华作为民工参与建桥。当地乡民的淳朴和热情,让这个远离家乡的青年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更感受到肩头的责任。他想为乡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怎样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桂卫华深知,要想日后有所作为,就必须从脚踏实地的努力开始,从抓住一切自我成长的机会开始。

两年后,桂卫华被招工到湖北丹江铝厂,成为一名电工;又因表现优秀而被推荐到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上大学,自此与有色冶金自动化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1978年,“文革”结束,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也随之恢复。他当即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搏一回。

首先,他需要厂方开具介绍信。“那些清华、北大的名校毕业生,英文报纸倒着拿也能看懂的人,人家都觉得考不上,你行吗?”豪情壮志还未施展,就被厂长的一盆冷水浇了下来。他软磨硬泡,一天往厂长办公室跑上好几回,有一次,正值厂里召开行政班子会议,桂卫华的身影又出现了,参会者有感于桂卫华的勤勉与诚恳,也替他当起了“说客”。

事后,厂长找到桂卫华,说起自己几番阻挠的因由——“你是党员,我是怕你考不上,给党丢脸呐!”

功夫不负有心人。桂卫华考上了,他如愿重返校园继续深造。“还真没给党丢脸!”回想起这些过往,年近七旬的桂卫华不禁笑着打趣起来。

不断在“出发” 是为了更好地“抵达”

求学期间,他刻苦勤奋,并以全校研究生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1986年,他被公派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进修深造,从事动态大系统解耦合调节的递阶结构以及机器人控制的研究。身处异国他乡,“祖国”这两个字的分量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他愈加体会到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的紧密联系。

在德国的两年里,桂卫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理论,阅读了大量的外文文献资料,这给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

1988年,桂卫华回国,一头扎进了自动控制的科学研究领域。这一干,就是31年。

时光流转,他从大家眼中的“小桂”变成“老桂”,但没有改变的,是他直面国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责任与担当。

“眼下,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报国的重要性,同时需要我们更迫切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桂卫华用这个话题结束了我们的采访。他声音不高,语调平和,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如黄钟大吕般的铿锵有力,如雷震耳。

折桂为君子,赤心卫中华。尽管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桂卫华但仍然迈着蹒跚的步履,率领着朝气蓬勃的、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在崎岖的科研路上辛勤而艰难地跋涉着,从未停歇,也不会停歇!

来源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9/09/09/5964804.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